试题详情
简答题论述社会分层研究的理论。
  • (1)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阶级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它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它以剩余产品的出现为前提。阶级的本质是剥削。
    第二,阶级是有相同的经济地位和共同利益的社会集团,共同的利益使他们具有共同行动的可能性。阶级成员的共同行动能力取决于两点:一是阶级成员的阶级意识,二是阶级内部的组织化程度。
    第三,阶级内部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层,同一阶级的不同阶层在对待问题的态度上有差异,但他们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第四,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的必然产物,当阶级矛盾不可协调时就可能爆发社会革命。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在私有帛条件下,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是社会结构变造和社会发展的动力。
    第五,阶级的消亡有赖于消除阶级产生的基础,消灭私有帛和生产力高度发展是阶级消亡的基础。阶级的消亡意味着社会不平等的消灭,这也是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的前提。
    (2)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在研究社会不平等时,把经济作为分层标准是必要的,但是至少还有两个同样重要的因素影响和制约着社会不平等,这就是声誉和权力。由此,韦伯主张从经济、声誉和权力三个角度综合考察一个社会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三大领域中的不平等。对于这三种角度,韦伯虽然承认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能相互强化,但是在理念分析层次个,他认为必须将其严格区分,认定它们是各自独立的,也可以互相转化的。韦伯分层理论对后来的分层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代分层研究的一些重要特点都可以追溯到韦伯那里。例如,采用多元分层标准,采用具有连续性的定量标准,引进了主观分层标准。
    (3)赖特的社会分层理论。赖特首先用生产资料占有善将人们分为占有者和非占有者(工资劳动者),然后在两类内部再做划分。在生产资料占有者内部,根据是否亲自劳动和是否雇工把人们分为三类,即资产阶级、小业主和小资产阶级。在工资劳动者中则根据组织资产和资格认定性技能对人们进行划分。总的来说,赖特将对生产资料的占有置于阶级划分的首要地位,而将资格认定性技能作为次于生产资料占有和组织资产的能力的从属地位。他的这一阶级划分方法对分析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有一定的适用性。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