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鲁相平奉诏选补孔和为孔庙百石卒史状》一文在反映汉代诏书形成途径和用语格式上有何特色?
-
《鲁相平奉诏选补孔和为孔庙百石卒史状》中的《汉元嘉三年三月壬寅诏书》,在反映汉代诏书形成途径和用语格式上有如下特点:
(1)据汉末蔡邕《独断》一书记载,汉代诏书形成途径及用语格式有三类:一是皇帝主动下诏,其格式为:首称由“告”字后跟承诏官的衔、名组成,中间述诏书正文,末尾多用“如故事”字样收笔。二是奏下诏书。即:臣下的奏请,由尚书令奏对,皇帝如批准,答“可”字,然后由尚书令在“可”字前加书“制日”字样,表示其后的“可”字为皇帝批准之语,若将之下于某官,也称诏书。三是奏拟诏书,即臣下的奏请,尚书令奏对后,皇帝未画“可”字,由尚书令批“已奏”二字,并据奏对时皇帝所授精神起草诏书。首称格式为:写奏对并负责草诏官之衔名,接写“下所当至”语式。再接写所草诏书正文,结末书“如诏书”字样。本文诏书从形成途径上属第二类“奏下诏书”,从用语格式上说,与蔡邕所述二、三两类基本吻合,只是奏对者不是尚书令,而是司徒、司空。
(2)详于奏对经过,疏于对实际下发诏书内容的核准。这反映了汉代诏书形成途径的又一特色。以本文中诏书为例,前半部分为奏对之文,其首称、末称格式,除将“昧死”字样改为“稽首”外,均与西汉奏文格式相吻合,其正文反映了奏对的过程;后半部分为奏对人起草的复文,显然未再履行由皇帝批准的手续。这就容易出现后半部分内容可能会溢出奏对精神之外的漏洞,给权臣上、下其手,开了方便之门。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教演化为准君命文种的时期为()
- 报告类型中,侧重于表述作者对本职范围内工
- 针对重大突发事件、严重紧急态势或正在迅速
- 试述同一历史时期决定文种设置与分工的各个
- 《关于徐村乡人民政府申报兴建砖瓦厂问题的
- 北洋政府时期,为适应就紧迫事务与无法通达
- 清代的都察院是国家的()机关,大理寺是(
- “任命状”是民国时期南京临时政府使用的(
- 分析《上书正文体》一文的局限和缺失。
- 阐述民国时期批(或批答)的用途变化。
- 以令文普遍下发的公文,称为()。
-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不再追诉
- 指示信的使用特点:内容的()、表述的()
- 敕书的程式包括()
- 简述行政命令(令)的使用权限和特点。
- 公报
- 简述查验过所留注制度
- 章的语言风格及其消亡试析。
- 状,在唐代,一般意义上,由下级对上级使用
- 简答批复的历史渊源,批示的设置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