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如何理解身体思维?
  • 今天,几乎所有人都把认知和发明创造能力归功于大脑,普遍相信人的认识主要是来自由大脑酿造的概念、范畴、规则、模型、逻辑推理等超越现实的抽象思维形式;无视“包括本能、欲望、意志、情感、偏好、无意识、潜意识、意向性等诸多生命要素在内的身体”的认知价值;认为身体充其量只能给人们提供一些模糊、混沌的感觉、知觉和经验,不能给人以理性的秩序和清晰的信息,当然就更不可能超越由概念系统构成的语言和由符号公式构成的逻辑思维。其实正是人的身体结构、组织器官、生命要素、身体欲望、行为实践、感性知觉、兴趣爱好、认识冲动、痴迷和激情,好奇心、求知欲、冒险和尝试、创造性和非逻辑思维、锲而不舍的意志力和固有的自由本性,一起构成认知和才智的源泉。因此身体才是真正的大智慧;才是用“各种符号,包括眼神、表情、神态、形态、姿态、动作、感应、反映、声音、语气、心情、憎恶、远离、亲善、贴近等各种身体要素和生命表征,书写和表达的最丰富多彩的一部书”。身体既是感觉、经验、认知、真理、美德、至善和审美等各种认知和智慧的源泉,也是积累和储存人类认知和智慧的信息库与知识库。只要深入对身体认知能力和认知机制的研究,就会发现:身体绝不只具有非组织化、非系统化、非抽象化,也即非逻辑化和非理性化的功能。相反,身体比语言及其它的概念系统拥有更大的有序性、系统性、整体性和总体性特征。遗憾的是,至少在哲学史上,大多数哲学家都忽视了身体的认知功能和认知价值;没有认识到,身体不只在思维和存在、心身或脑体的统一性上,较大脑具有优越的智慧性质,就是在结构和功能、情感和欲求的内在性上,也是其特殊的身体结构、肉体感觉、心理机能、情感需要、知觉能力、意向性、意识流、交感活动(consensualaction)、统觉作用、以及身体化(embody)行为等诸多因素一起决定了人类特有的认知和表达功能。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