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 2013年3月1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到“中国梦”。某校高三(2)班同学以“祖国·梦想”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搜集到下列材料: 材料一习主席在讲话中表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材料二同学们在收集资料过程中发现,上个世纪城乡二元结构的羁绊,拥有一个城镇户口是许多农村家庭的梦想;二十一世纪,人们的梦想更加多样、更加丰富,有的人希望在城市立足,有的人渴望回归田园;有的人梦想华丽的舞台,有的人渴望平凡的稳定……而更好的教育、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美丽的生态、更充分的政治参与、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祖国……这些平凡的梦想汇聚起来,便是个人的命运、社会的脉动、国家的方向。 材料三同学们在学习了习近平主席讲话后,认为民族精神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家纷纷就学生该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各抒己见。有同学认为“只有参与重大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 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 ①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发展,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推动中华民族社会实践的精神动力,因此,它体现在重大社会实践活动中,中学生参与重大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在这个意义上,学生的观点是正确的。
    ②中华民族精神还体现在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因此,并非只有参与重大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新篇章。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