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背景资料 根据河流规划拟在A江建设一水利水电枢纽工程,该枢纽工程位于西南地区。工程以发电为主,同时兼有防洪、灌溉等任务。挡水建筑物为土石坝,水电站采用引水式开发方式。引水隧洞布置在右岸,在左岸设有开敞式溢洪道。该流域大部分为山地,山脉、盆地相互交错于其间,地形变化大。坝址地区河床覆盖层厚度平均20m,河床冲击层为卵砾石类土,但河床宽度不大。坝址两岸山坡陡峻,为坚硬的玄武岩。在坝址的上下游2km内有可供筑坝的土料190万m3作为防渗体用,另有1250万m3的砂砾料可用作坝壳料。由于本地区黏性土料天然含水量较高,同时考虑其他因素,土石坝设计方案选为斜墙坝。 问题 1.在初步设计文件里,采用了分段围堰法导流,明渠导流方案。你认为此方案是否合理?若合理。请分析说明理由;若不合理,你认为应如何选择导流方案? 2.针对该土石坝施工,你认为如何做好料场规划? 3.作为项目经理,如何安排斜墙和反滤料及坝壳的施工?
-
1.不合理。土坝建于深厚的覆盖层上,不宜修建纵向围堰;且河床宽度不大,若分期修建土坝,易形成接头薄弱面,加之坝体方量大,保持其持续均衡生产十分重要,所以采用全断面围堰拦洪方案较为合理。坝址附近山坡陡峻,不适于采用明渠导流,本案例由于两岸山岩为坚硬玄武岩,可采用隧洞方案导流,导流洞将来还可作泄洪洞。
2.土石坝是一种充分利用当地材料的坝型。土石坝用料量很大,在选坝阶段须对土石料场全面调查,施工前配合施工组织设计,要对料场作深入勘测,并从空间、时间、质与量诸方面进行全面规划。空间规划系指对料场位置、高程的恰当选择,合理布置。时间规划是根据施工强度和坝体填筑部位变化选择料场使用时机和填料数量。料场质与量的规划即质量要满足设计要求,数量要满足填筑的要求。对于土料,实际开采总量与坝体填筑量之比一般为2~2.5,砂砾料为l.5~2。
3.按照强制性条文要求:斜墙应同下游反滤料及坝壳平起填筑。也可滞后于坝体填筑,但需预留斜墙施工场地,且紧靠斜墙的坝体必须削坡至合格面,方允许填筑。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砂砾料压实时,洒水量宜为填筑方量的( )
- 设计优化及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型结构时
- 水利工程建设程序中,生产准备阶段的主要工
- 下列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措施中,不属于降低混
- 水库总库客为5亿m3,设计地震烈度为8度
- 体积混凝土温控中,减少混凝土发热量的措施
- 具有足够的强度、整体性、均一性、()、耐
- 项目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对竣工财务决算的()
- 工程地质构造按构造形态可分为( ).
- 坚硬岩基上的高、中坝宜采用( )。
- 背景资料 某水闸建筑在砂质壤土
- 下列关于水闸施工的说法错误的是()。
- 《水法》规定,建设水工程,必须符合( )
-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核心内容是( )。
- 事故调查组有权向( )了解事故的有关情况
- 水库特征水位中,水库遇下游保护对象的设计
- 围堰的基本形式中,由圆木或方木叠成的多层
- 为提高岩体的整体性和抗变形能力,通常采用
- 根据《水利水电建筑安装安全技术工作规程》
- 根据《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