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如何准确理解语言运用的变异性和规律性。
- 1、语用的变异性:人们的语言运用总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由言语交际的各种相关因素组合而成的动态环境)中进行的,因此处于经常的变动之中。例如一个当教师的人,作为老师在课堂上讲课、跟学生交谈,与他在家庭里作为一个丈夫、作为一个父亲对妻子、对子女的语言是会有较大差异的。又如同样是“你要干什么?“这句话,有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语气说出来,会产生不同意义或者说有不同的理解。
2、语用的规律性:人们的语言运用虽然是动态可变的,但同时也是有规律的。其规律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语言运用是在特定语境中进行的,说话人怎么样使自己的话语适应特定的语境,听话人怎阳根据具体的语境理解说话人的意思,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如上例中说话人在不同场合为了不同目的说“你要干什么?”会选择不同的语气。而听话人也会利用语言环境努力去理解说话人的意思。如果听话人产生了误解,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误解,也是有原因的,有规律的。可能是因为说话人的语气不对,即说话人没有使自己的表达方式适应特定的语言环境,也可能是因为听话人对语言环境缺乏正确的认识。二是语言运用必须遵循一定的交际原则。如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都是在言语交际中必须遵循的。这些交际原则就是语言运用的规律。在一般情况下,说话人会按照一定的交际原则表达自己的意思,听话人也会也会按照一定的交际原则来理解说话人的意思。如果说话人故意或被迫违反某些交际原则,听话人也会根据交际原则理解说话人的言外之意。三是不同的语言形式和表达方式有不同的交际价值和交际效果。例如说“小王已经30岁了”与说“小王30岁”相比,前者显然含有小王年纪不小了的意思,而后者则没有这种含义。又如说“小王又来了”与说“小王来了”相比,前者显然有小王来得太多的含义,而后者没有这种意思。说话人如果不了解不同语言形式和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的语用意义,就不能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听话人如果不了解这种语用意义,也不能准确的理解别人的思想感情,就会影响交际效果。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标志着巴金小说创作风格演变的是1942年
- 六西格的特点()
- 简述LDH中A、B两亚基结构差异与酶活力
- 建国初期的探索性小说有萧也牧的()、路翎
- 信息资源配置的经济工具主要有()的功能。
- 为了在车间现场达到状态未来价值流,第一步
- 夸美纽斯创立的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述评。
- ()在《企业中的人性方面》一书中指出了有
- 浪漫主义艺术注重()的表达。
- GAS三阶段压力理论模型是由()创立的。
- 一个刚加入工作的年轻人,有购买住房、增添
- “知识沟”理论的反命题是()假说。
- 受传者在信息接受活动中感到传播者与自己相
- 失业的原因在于人们的好逸恶劳。
- 朱熹主张读书穷理,是指读任何书,都要重在
- 文学消费是一种意识形态消费()
- 经典条件反射
- 谈谈如何更好地实现全省范围内的文献信息资
- DNA加合物
-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