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简述气溶胶感染主要途径。
  • 1.吸球(即吸管)操作。吸球是微生物学方面最基本的器具,用吸球操作时,能导致气溶胶发生,例如由吸管中向外排液,用力过猛则会使液滴飞溅,弹离液体或固体培养基表面,释放出大量微粒;或者,当吸管末端含有物快排尽时,可能产生气泡,尤其是富于蛋白性悬液更易形成气泡,而气泡破裂就成为气溶胶。
    2.离心沉淀时,沉淀管装量太满,管盖未盖或不严,以及离心操作过操作过程中离心管破裂,都可导致气溶胶散播。
    3.注射器操作时,当抽吸后或者拨出时,注射器针头由于颤动而散发出液体微粒。
    4.用接种针去粘沾液体时,液柱断裂。
    5.镜检涂片时,液丝断裂。
    6.传染性材料倾注出来。
    7.打开培养皿盖时,盖内壁往往有传染性的凝结水薄膜,因破裂而散播气溶胶。
    8.开安瓿时,如瓿内为液体,则当锉刀锉断瓿颈后,即可能发生气溶胶;如瓿内为干燥的活菌或菌种,特别是用真空熔封的,更易产生溶胶
    9.机械振荡和超声振荡,或者研磨、浸解,拨出研磨柱时,都可形成气溶胶。
    10.装有液体容器的破损或液体益出。
    11.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污染器具时,也可能发生大量气溶胶。
    12.在粗糙的培养基表面涂布菌液时。
    13.高压灭菌器在灭菌前的排气。
    14.从玻璃或离心管上拨出棉塞时。
    15.处理关过受感染动物的笼子。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