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B公司2016年某原材料(增值税率17%)收发情况如下表: 在先进先出法下,假设该原材料期末库存部分留存前期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2000万元,2016年12月31日,预计将库存的原材料加工成产品需要发生进一步加工费用25000万元,所生产的产品全部按市场价销售可获得销售收入55000万元,若全部按合同价销售,只可获得销售收入50000万元;目前,以库存材料所生产的产品中已有80%被签订合同,试计算2016年12月31日该存货应计提或转销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 移动加权平均法:
    12月5日加权平均成本=(1000*16+7000*15)÷(1000+7000)≈15.12(元/件)
    12月10日领用总成本=3000*15.12=45360(元)
    库存材料总成本=(1000*16+7000*15)-45360=75640(元)
    12月15日加权平均成本=(75640+4000*12)÷(1000+7000+4000-3000)≈13.74(元/件)
    12月20日领用总成本=1000*13.74=13740(万元)
    库存材料总成本=(75640+4000*12)-13740=109900(万元)
    12月25日加权平均成本=(109900+2000*11)÷(1000+7000+4000+2000-3000-1000)≈13.19(元/件)
    12月30日领用总成本=7000*13.19=92330(元)
    期末库存材料总成本=(109900+2000*11)-92330=39570(元)
    计划成本法:
    12月10日/20日/30日发出材料时:
    借:生产成本39000/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13000/其他业务成本91000
    贷:原材料39000/13000/91000
    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16-13)*1000+(15-13)*7000+(12-13)*4000+(11-13)*2000]÷[(1000+7000+4000+2000)*13]
    =(16*1000+15*7000+12*4000+11*2000)÷[(1000+7000+4000+2000)×13]-1
    =191000÷182000-1≈4.95%
    12月10日发出材料应承担的差异=3000*13*4.95%=1930.5(元)
    12月20日发出材料应承担的差异=1000*13*4.95%=643.5(元)
    12月30日发出材料应承担的差异=7000*13*4.95%=4504.5(元)
    月底,结转发出材料应承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借:生产成本1930.5
    借: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643.5
    借:其他业务成本4504.5
    贷:材料成本差异7078.5
    期末库存材料应承担的差异=(16-13)*1000+(15-13)*7000+(12-13)*4000+(11-13)*2000-7078.5=9000-7078.5=1921.5(元)
    期末库存材料的账面价值=3000*13+1921.5=40921.5(元)
    存货期末计量:
    先进先出法下库存原材料账面原值==191000-157000=34000(元)
    库存原材料可变现净值=50000*80*+55000*20%-25000
    =4000+11000-25000=51000-25000=26000(元)
    期末原材料跌价金额=34000-26000=8000(元)
    本期应补提存货跌价准备=8000-2000=6000(元)
    编制补提存货跌价准备会计分录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6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6000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