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简述唐宋间南方经济的高涨。
  • 自从安史之乱以底中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向东南方转移,直到南宋才基本完成,这期间形成了南方经济的高涨,中唐以后,南方的水稻农业获得了长足发发展。人们大兴水利,促进着稻作农业向集约化方向发展;曲辕犁也被广泛使用于水田了;插秧技术得到推广,早熟的品种被引进到那里,这一切促使着稻米产量大幅度提高。“苏湖熟,天下足”,南方的稻米对减轻全社会生存压力有重要意义,也是唐宋时期国脉所系。此时的长江中下游流域,进入了全面开发耕地的时期,以上这些都显示着实行新税法对农业开发的刺激作用。
    南方的粮食产量提高了,丘陵旱地也被开垦出来了,有更多的土地用来种植经济作物。茶叶在唐代就成为包括一般平民百姓在内全社会的日常消费。在全国贩运茶叶是有利可图的事业。茶树、桑树、漆树、竹子广泛栽植。经济作物的发展即手工业的发展,南方人以特有的灵秀(其实是生产经验累积的.结果)制造着漆器,编织着竹器,纺织着精美的丝织品。陶瓷制造业唐代前期中心在北方,以后逐渐南移,到宋代,景德镇已经变为天下瓷都。而陶瓷制品也在唐宋之际成为老百姓的一般性日用品。此外,像盐业、矿冶业,南方都有长足进展。
    生产的高涨一定会带动商业贸易和都市文明的发展。唐宋两代南北经济十分活跃,陆路交通之外,大运河和长江成为全国经济交流的大动脉。由于联系东、西亚的丝绸之路的中断,商人们把注意力投向海上贸易。在许多交通要道,集市贸易空前发展,大运河和长江沿岸及东南沿海大都市纷纷出现,十分繁荣。“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长安、洛阳、开封、扬州、成都、广州等都是当时著名都会,而且扬州、成都、泉州、明州等城市,都是随着区域经济的发育而发达起来的,是富甲一方的经济中心。以上就是唐宋间南方经济高涨的概况。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