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标准是什么?
-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是以美学的(审美的)和历史的批评作为文学批评的基本准则。美学的和历史的批评是建立在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特殊(亦即审美的)形式这一认识的基础之上的。所谓美学的观点,就是要求把文学作品当作艺术品,一种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按照文学本身的规律来加以认识和评价。
所谓历史的观点,就是要求把文学看作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放到它产生的历史环境中去进行考察,而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环境,孤立地就作品而论作品。美学的观点重视作品的内部结构而注意力不在作品与外部世界的因果关系,而历史的观点看重作品与外部世界的因果关系,忽视作品的内部结构。因此,要全面的认识文学作品、开展正确的文学批评,就应该把两者结合起来起来。我们认为:文学批评的主要对象既然是文学作品,是作家所创造的一种艺术美,我们在批评时就应该首先把文学作品当作一个艺术品,而不能只从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的观点去加以评价。
虽然我们不能只作审美的分析,“但美学的批评总是第一步;当一部作品经不住美的分析,就不值得对它再作历史的批评了”。因为它既然不是艺术品,自然也不应作为文学批评的对象。总之,“只是历史的而非美学的批评,或者反过来,只是美学的而非历史的批评,这都是片面的,从而也是错误的。批评应该是整个的,其中见解的多面性应该出自一个共同的源流,一个系统,一种艺术观点”。这就是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的辩证的统一,也就是我们所提倡的文学批评的原则和方法。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歌德说:“艺术要通过一种完整体向世界说话
- 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
- 葛兰西对西方文化影响最大的是他提出的()
- 为什么说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两种基本的文
- 长篇小说《虾球传》的作者是()。
- 阿英创作于“孤岛”时期的历史剧是()
- 文学接受高潮中的共鸣与净化、领悟有什么区
- 初始的平衡状态、平衡状态的破坏、恢复平衡
- 味外味
-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
- 戏剧中人物的()是用来塑造形象,展示矛盾
- 典型论是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传入我
- 文学批评家的专业知识体系应当大致包括()
- 下列作品属于散曲集的有()
- -般来说,文学缺乏绘画所具有的()等自然
- 在《文学研究应以人为思维中心》等文章中系
- 伊塞尔认为文学研究应当充分重视文本与读者
- 意境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其源
- ()是指那种似乎纯循自然不加雕琢,不论粗
- 《松花江上》的作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