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为什么说先秦时代“是、为、非”三个字不是系词?
  • 【1】“是”
    (1)先秦时代,有些“是”字很像系词,但并不是系词,而是指示代词,和“此”的意义相近。“富与贵,是人之所欲。”(“是”复指主语“富与贵”)
    “君曰:‘可矣。是真画者也。’”(“是”是主语)
    (2)上古有“是也”的说法,王力先生认为这个“是”是形容词,即“是非”的“是”,略等于现代所谓“对”或“不错”。如:“是鲁孔丘与?”曰:“是也”(不错,就是他。)
    (3)另一种“是也”的“是”字是复指上文,近似就是这个、就是这样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它仍旧是指示代词。如:“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
    【2】“为”
    (1)“为”字本身不是一个系词而是一个动词,“为”字的本义是“做”,在上古某些句子里,它具有一种引申的意义,使我们能够译成现代的“是”字,如:“为仲由。”“为孔丘。”这是叙述句代替了判断句,不能认为“为”是系词。
    (2)在用“也”字煞句的情况下,一般不用“为”字。“也”字煞句是上古判断句的基本形式;在特殊情况下,“为”字才是必须的,如在主语和判断与指称同一事物的时候,“为”字就不可省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但此时“为”并不是真正的系词,因为:
    ①它不是普遍应用的,而是偶然出现的;
    ②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有用它的必要。
    (3)直到今天,汉语的系词只用于判断句,不用于描写句,而“为”用于描写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系词应该属于基本词汇,不会轻易被替代,但是“为”字在后来消失了。
    【3】“非”
    “非”字在上古并不是系词,它只是一个否定副词。在上古汉语里,要对形容词谓语或动词谓语加以否定,就用“不”字;要对名词谓语加以否定,就用“非”字。“不”和“非”在不同的谓语中起相同的作用,它们的词性是一样的。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