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汉语词义变化的基本类型有哪几种?请分别举例说明。
-
1)词义的深化与精确,是指词的理性义所反映的对象没有变化,但人的认识改变了,所以词义也变了。比如“土”,《说文》的解释是:地之吐生物者也。这个解释实际上只指出了“土”的一种功能特征,并不确切。而现在的认识是:地球表面的议程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组成,能生长植物。这个解释不仅指出了土的功用,更主要说明了土的组成。
2)词义的扩大和缩小。扩大是指词的适用范围和所指对象的增加、扩大,比如:江、河,原来只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河流。缩小是指词的适用范围和所指对象的减少、缩小,比如:丈夫,原来泛指成年男子、大丈夫,现在指女方的配偶。
3)词义的转移和转化。转移是指词的理性意义发生了变化,比如:“闻”原来指用耳朵听到声音,现在指用鼻子辨别气味。转化是指词的理性意义不变,附加义,尤其是评价义发生了改变,比如:“爪牙”,本来指鸟兽用于攻击的爪子和牙齿,本来没有贬义,现在坏人的党羽和走狗。
4)词义的脱落和显化。词义的脱落和显化指词原有义素的脱落和潜在语义的显化,语素义的衍生有关。是一种语素层面上的语义重组和变化。脱落是指语素组合时语素义中若干义素的脱落,这种脱落现象并不是指该词的词义已发生了这种变化,而是指特定的组合搭配中,在相关的语义干涉下,某个义素脱落了。比如:“洗”有[+用水+去污]的义素,一旦组成了“干洗”,“洗”的义素就变成了[—用水+去污]。显化就是指某些词就其所构成的语素义来看,应该可以表示某种含义,但实际上该词原来并没有这层意思。但在一定的条件下,由于语用的需要,这些潜在的意义就显现出来了。比如,“婚龄”本来指结婚的年龄,如今它的另一个义项显化,也可以指结婚后的年数。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出、凹、卵、臼、垂、乘”等汉字的笔画数
- bowi与bowi的区别决定于()。
- 什么是谚语?谚语有什么特点?谚语的分类?
- 《汉语拼音方案》是采用国际通用的()制订
- 有人说,“矮”和“射”两个字从结构看表示
- 义序法
- “虎行雪地梅花五,鹤立霜天竹叶三。”中所
- 短语
- “zhuang(庄)”这个音节()
- 最早创立字母的是唐末一个名叫守温的和尚,
- 看到这绿油油的麦苗,仿佛闻到了馒头的香味
- 下列对合成词的分析中,正确的有()。
- 下面含有“的”字短语的是()
- 红旗、头疼等语言单位可以是()。
- 下列说法中,对句内括号的用法解释不正确的
- 共同语是()的语言,方言是()的语言。
- “三斤重”和“思想解放”都是主谓短语。
- 动态助词
- “武侠小说他向来是不看的”中的“向来”和
- 复合词“海洋、飞跑、傍晚、书本”的结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