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贞观律
- 太宗即位后,命长孙无忌、房玄龄等大臣,对唐高祖时期的《武德律》进行了全面修订,从公元627年至公元637年,历时11年完成,定名《贞观律》。《贞观律》对旧律的变更主要体现在下面两个方面:一是废“兄弟分居,连坐俱死”之法,以配官为奴或者流配的形式取代了以往族刑连坐的处死范围,反映了当时的封建法制较以往的显著进步;二是创设加役流刑,取代断右趾作为减死之罚;三是规定了比附类推的法律原则,同时还规定了法官断案失误所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贞观律》使唐律基本定型,以后各朝对唐律虽有修改,但删改幅度不大。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清朝政府在《宣示预备立宪谕》中提出预备立
- 清朝“预备立宪”的主要成果有()。
- 成宋代中枢行政管理体制的“二府”指的是?
- 中国最残酷的生命刑是()。
- 《大清民律草案》
- 宋朝路一级设置的司法机关称?()
- 清末司法制度改革中不体现唐朝以来的三法司
- 《九章律》在《法经》六篇基础上增加了()
- 下列属于汉朝立法成果的是()。
- 清朝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称()。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时候,袁世凯已
- 礼与法的关系问题的实质,是儒家所提倡的(
- 《唐律疏议》又称《永徽律疏》,是唐高宗永
- 廷杖
- 商汤灭夏之后,吸取夏桀灭亡的教训,告戒他
- 以刑律为主,将其他刑事性质的敕菱格式分载
- 清初由满洲贵族组成的中枢决策机构称()。
- 清末设立的咨议局,依其章程规定,其性质是
- 商朝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奴隶制五刑是()。
-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以刑为主、诸法合体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