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请阐述可靠性工程的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的特征事件。
  • 1) 萌芽期   二战期间(或20世纪40年代)
    二战期间,作战飞机以及雷达上所用的电子设备,由于可靠性水平较低而屡屡出现故障。 美国60%航空电子装置和70%的海军用电子装置发生故障。1939年,英国航空委员会首次提出飞机故障率应低于0.00001次/h,这是最早提出飞机安全性、可靠性的定量指标。德国火箭专家R.Lussen首次对火箭诱导装置可靠度进行计算,这是首次对复杂系统进行可靠度计算。1943年,美国成立专门机构开始可靠性研究工作,工作重点在解决真空管质量问题。
    2) 奠基期(创建阶段)    1950年代(或20世纪50年代)
    在朝鲜战场上,美国电子产品(雷达、陆军用的电子设备等)的故障愈来愈多,严重影响了设备的正常使用,促使系统可靠性的研究开展。1952年,国防部联合工业部及相关学术部门,成立了“电子设备可靠性咨询组(AGREE(Advisory Group on Reliability of Elctronic))”,在1957年发表了著名的“军用电子设备的可靠性”报告,为可靠性的发展奠定了基性。同时,日本、德国、英国也开展相关研究。从此,可靠性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3) 普及期 (全面发展阶段)   1960年代(或20世纪60年代)
    美国在可靠性设计和实验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许多国家成立了可靠性研究机构,开展各种相关活动,制定可靠性标准。
    4) 成熟期(深入发展阶段)    1970年代后(或20世纪70年代)
    从单纯重视可靠性发展到对产品的要求达到一定的可靠性维修性指标,即从重视性能发展到重视效能。在这个阶段,计算机软件可靠性的理论获得很大发展。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