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编者按语有哪几种形式?它们各自有哪些特点?
  • 第一,文前按语。也称题下按语,在广播、电视中称为编前话,是新闻传播媒介特别是报刊的编者常用的按语形式。它的编排位置显要,通常冠于文前或栏前,片言居要,较为严肃庄重。文前按语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行文提纲挈领,文字简明扼要;二是以编者身份发言,通常情况下不署名,不拟标题。第二,文中按语。又称文间按语,是报刊独有的按语形式,它与新闻报道或文稿既有配合的关系,又有渗透的关系,通常置于文章的字里行间,附在新闻报道或文稿的某句话或某段文字后面,就报道或文稿中的词语、提法、材料、内容,或诠释补正,或评点批注,便于读者领会文章,帮助读者加深认识,还可代表编者修正失误、提出希望等。文中按语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与所依托的报道或文稿既配合又融合,直接评点批注,议论针对性强。二是有感而发,有疑即注,有错即批,使用方便,运用灵活,避免传播中的副作用。三是言简意赅,鲜明泼辣,便于阅读,易于理解,适应读者的认识规律和接受心理。第三,编后。又称编余、编后小议、编辑后记等,在广播电视中称为编后话。它是一种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之后的编者按语,是编者依托报道有感而发的抒情、联想及议论性文字,目的在于补充和深化报道或文稿的主题或中心思想、在帮助受众领会和理解其意的同时,增强其深度和力度,使报道或文稿锦上添花。与前两种按语形式相比,编后的主要特点表现在:1、发表形式有所不同。编后可以(也最好)有标题。2、写作要求有所不同。文前和文中按语多采用论断式语言,直接提出编者的看法或观点;编后的写法接近随感或短评,需要必要的分析议论,也可以抒情、联想和借题发挥。3、功能的侧重点略有差异。文前按语冠于文首,主要起强调、提示作用;文中按语穿插字里行间,起注释、点拨作用;编后置于报道或文稿末尾,主要起引申、生发作用。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