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单项选择题上海郊区某镇,于1992年8月份有一批居民(约200余人)先后有短期发热,伴纳差、乏力、恶心、呕吐。体检:大部分病人皮肤黄染,肝脏轻度肿大,质中有压痛,白细胞正常,尿检阴性。此次疾病传播途径可能是()
A、苍蝇
B、接触疫水
C、注射途径
D、食物污染
E、水源污染
- E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流行性腮腺炎的病理特征是()
- 炭疽的确诊依据是()
- 金葡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有()
- 乙脑的主要死亡原因是()
- 黄疸出血型钩体病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 某男,40岁,有慢性腹泻史2年。近2个月
- 有关流行性出血热低血压期血象变化,下列哪
- 关于图中所示的HBV复制过程,下列说法错
- 钩端螺旋体毒力最强的血清群是()
- 下列哪些基因属于HIV的调节基因()
- 在传染病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中,最易识别的
- 钩端螺旋体病肺大出血者,在治疗上应积极采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 男,28岁,农民。发热5d,伴皮肤出血点
- 普通型流脑病人用磺胺嘧啶治疗2天,仍发热
- 男性,28岁,农民,10月30日高
- 十八岁男性,2天来发热伴腹痛、腹泻,日1
- 霍乱病人反应期的发热是哪种因素所致()
- 脑型疟疾下列措施哪项错误()
- 患儿5岁,2月份急性起病。出现畏寒、高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