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古代的“道路”是什么样的?
-
道路,是由一地通往另一地的路径。公元前20世纪的新石器晚期,中国就有役使牛、马为人类运输而形成的驮运道。相传,是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发明了车轮,于是以“横木为轩,直木为辕”制造了车辆,继而产生了行道。公元前16世纪至前11世纪间,中国人已懂得夯土筑路、用石灰稳定土壤。在殷墟遗址还发现由碎陶片和砾石铺筑的路面。公元前11世纪至前5世纪,道路的规模和水平已有了相当的发展,出现了较为系统的路政管理,人们已将市区和郊区的道路做出了不同的划分:城市道路分“经、纬、环、野”四种,南北之道为经,东西之道为纬;城中有九经九纬呈棋盘状,围城为环,出城为野;郊外道路分为路、道、涂、畛、径五个等级。可见,当时周朝的道路已较为完善。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人们已经能够在山势险峻之处凿石成孔,插木为梁,上铺木板,旁置栏杆,称为栈道,这是战国时期道路建设的一大特色。
公元前221年至前206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立即修建了以首都咸阳为中心、遍布全国的驰道网,这种驰道可与古罗马的道路网媲美。西汉王朝曾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远抵大夏国(今阿富汗北部),开创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公元581~618年,隋朝建造了规模巨大(数千里)的道路工程。公元618~907年,唐朝几次下诏书于全国,保持全国范围内的道路畅通,实行道路保养。当时的道路布置井然、气度宏伟,影响远及日本。宋、元、明、清几代,道路工程方面均有不同的提高和贡献。
然而,“道”与“路”还是各有所侧重。“路”可以理解为“各迈各的脚”,意思是只要迈步顺着走就可以到达目的地的路径;“道”则应理解为“在脑袋指导下而走”,意思是必须用脑袋思考、探索而走通的路径。故此,路是眼睛明显可见的路径,道则是眼睛看不到或看不清,必须由头脑分析、思考和探索才能迈步而行的路径。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有一首歌唱到:“你手持汉阳造血染台儿庄/
- 九品中正
- “二千年之政,秦政也”,这里的秦政指的是
- 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
- 布衣将相
- 汉代积极地经营西域地区,在河西走廊设有四
- 唐太宗时,敢于直言进谏的著名大臣是()
- 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相
- 元世祖对汉官汪惟和说:“汝家不与其它汉人
- “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各族
- 卢作孚
- 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
- ()是古代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传
- 中华书局的创始人是()
- 古希腊城邦中最著名的是以民主政治著称的雅
- 古人如何斗鸭?
- “退避三舍”的典故来自()。
- 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瓦舍勾栏,终日喧
- 1895年的公车上书中,康有为痛陈《马关
- 春秋以前史官的身份可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