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审判监督程序与二审程序的区别是什么?
-
两者的区别在于:
(1)提前的主体不同。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必须是法律明文规定的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和上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以及各级人民检察院。而有权提起上诉的,则是享有上诉权的当事人,并且当事人的上诉必然引起第二审程序的发生。
(2)提起的条件不同。只有发现已经发生的判决、裁定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才能提起审判监督程序;而只要当事人不服一审未生效的判决、裁定,不论判决、裁定是否违反法律、法规,即可在法定期限内提起第二审程序。
(3)有无期限限制不同。适用审判监督程序不受时间限制、判决、裁定生效后的任何时间内都可提起;而上诉只能在法定的上诉期提出。
(4)审理的主体不同。适用审判监督程序的行政案件,既可由原审人民法院审理也可由原审人民法院的上级人民法院审理;而适用二审程序的行政案件,只能由第一审人民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审理。
(5)审理的对象不同。适用审判监督程序审理的是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而适用二审程序审理则是尚未生效的第一审判决、裁定。
(6)程序的性质不同。审判监督程序是为了纠正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裁定的错误而设定的一种特殊程序,不具有审级性质,而第二审程序是按照两审终审的司法原则设置的,是对第一审行政案件的继续审理。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行政赔偿的责任形式是()。
- 行政诉讼中,原则上不停止被诉具体行政行为
- 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由()和()或行政法制
- 行政监督根据其内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
- 下列行政机关中,有权制定行政规章的有()
- 行政相对方的权利是什么?
-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实体法依据有哪些?
- 行政判决分为()和()。
- 起诉应以书面方式,即向人民法院递交(),
- 行政强制预防、行政强制制止和行政强制执行
- 我国行政救济的途径主要有两种,即()和(
- 行政判决
- 我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四级。
- 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行政案件有哪些?
- 下列各项中,不能进行行政复议的是()
- 政职务关系
- 行政相对方的法律地位是通过其在行政法律关
- 行政强制执行的性质是()。
- 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赔偿义务机关、
- 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有()审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