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17世纪,明清进步思想家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把欧洲启蒙运动推向高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 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 ──卢梭 材料三 在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指出两者的相同之处。这两者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有何相似的时代背景?
-
观点:材料一: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材料二:社会契约论。
相同:都反对君主专制,具有民主性。
时代背景:经济上都是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与发展;政治上都是由于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思想上都是由于封建文化专制的严酷(或者答法国的教会神权统治与中国封建儒家思想的统治也可给分)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
- 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
- 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
-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 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
- “……私志不得人公道,嗜欲不得枉正术,循
- 图为2012年中国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博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对中国古代哪一位
- 西汉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时,皇帝常下“
-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
- “其为学,大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
-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
- 汉武帝问策贤良,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
- 古代东西方都注重人文主义,但二者差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惟天子受
- “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
-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
- 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较大的改造,其本质意
- 有人将“心”与“物”比喻为“理”的两个儿
- “据《福建通志》记载:就闽南十二个县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