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肝豆状核变性的发病机制和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
- 肝豆状核变性的发病机制:肝脏合成铜蓝蛋白缺陷导致铜代谢障碍。肝豆状核变性的主要临床表现:神经系统锥体外系症状、肝脏受损、角膜色素环、其他多系统损伤。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患儿,男,10岁,反复腹痛、腹胀近1个月
- MODS病因中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
-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不属于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的病理改变是(
- 下列哪些情况可引起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 婴儿9个月,发热、咳嗽6d,精神差,一直
- 患儿,男,7个月,因频发四肢抽搐2周入院
- 1岁男婴,腹泻5天,每日大便10次左右,
- 小儿末梢血白细胞分类中,中性粒细胞和淋巴
- 法洛四联症的X线检查最具有特征性表现为(
- 引起Ⅰ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主要原因是()
- 2岁半男孩,出生时正常,3个月后皮肤和头
- 21-三体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 川崎病的冠状动脉损害最常发生于起病的第(
- 腹泻病,轻度失水病儿拒食口服补液盐,需进
- 6岁女孩,反复发生支气管肺炎,于2岁时体
- 1岁患儿,母乳喂养未加辅食。查体:皮肤黏
- 下列哪种免疫缺陷病用胸腺素肌内注射有效(
- 咽后壁穿刺脓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
- 男,2岁,发热1周,为不规则热型,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