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如何看待中国同南斯拉夫的关系?
  • l、中南外交关系的建立
    1949年10月5日南斯拉夫就承认了刚刚建立的新中国,并提出与之建立外交关系。但当时受共产党情报局的影响,中国在政治上要同苏联保持一致,所以对南斯拉夫的表示,采取了既未接受,又未拒绝,留有余地的态度,把同南建交的问题搁置起来。当时中国虽未同南斯拉夫建交,但是南对中国一直十分灰好。南斯拉夫高度评价中国革命成功的经验,支持中国恢复联大的合法席位,赞赏中国走独立自主的建设道路。
    斯大林逝世后,苏联主动派出了驻南斯拉夫大使,改善了苏南关系。1954年秋季,苏联派人员向中国陈述了改善苏南关系的意见。苏联认为,共产党情报局的决议是错误的,希望各兄弟国家改善同南斯拉夫的关系。经过研究,中国认为,苏联的意见是合理的,并做出了同南斯拉夫建交的决定。1955年1月11日,中南两国发表了建交公报。5月24日,中国首任驻南大使伍修权到任。6月30日,南斯拉夫首任驻华大使波波维奇向毛泽东呈递了国书。毛泽东对波波维奇大使说:我们同你们推迟建交是有原因的,这就是我们希望和苏联一起同你们搞好关系,这样比较好。现在两国已经建立起了外交关系,我们两国在发展相互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友好合作有着一致的愿望。1956年9月,毛泽东对前来参加中共八大的南共代表团说:我们有对不起你们的地方,你们没有对不起我们的地方,你们始终支持中国。我们虽然没有参加情报局,但对他们我们很难不支持,这是1948年的事。1949年骂你们是刽子手、希特勒分子的时候,对那个决议我们没有表示什么。
    2、两国关系的曲折发展
    中南建交之后,往来逐步增多。在两年里,包括工会、军事等在内的38个代表团进行了互访。1956年,两国签订了贸易协定,互给最惠国待遇。1955年起,两国交换留学生。1956年,两国签订了文化合作年度计划。在国际事务中,中南两国在裁军、缓和国际紧张局势、集体安全等一些重大问题上有着一致或接近的立场。南斯拉夫赞赏中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7年,在莫斯科举行的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会议上,苏联党提出了世界各国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各国党的两个宣言。中国党的领导人在两个宣言上均签了字。而南斯拉夫却有保留地只在一个文件上签了字,拒绝在社会主义各国党的《莫斯科宣言》上签字。南共不同意宣言中提出的社会主义阵营必须以苏联为首,更不同意宣言对南共的不点名的批评。南斯拉夫在莫斯科会议上的作法,被各国党视为分裂社会主义阵营的行为。1957年以后,批判南共的文章充斥了苏联和东欧的报刊。1958年4月,南共召开七大,中国驻南大使列席了会议。会议由于出现了一些对苏联的谴责,苏联代表同中国大使曾一度退出会场。中国认为,南共七大的纲领是反马列主义的,是彻头彻尾的修正主义,南斯拉夫已资本主义复辟。同年5月,《人民日报》发表了点名批判南斯拉夫的文章。不久,中国撤回了大使。由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的严重分歧,使刚刚得到改善的中南两国关系又出现了逆转。
    1964年,中国主动采取措施,调整了中南国家关系,双方在外交礼遇上转为正常。60年代末,特别是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后,中南两国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1969年,南斯拉夫贸易代表团访华。1970年,两国互派了大使,结束了1958年以来实际上只保持代办级外交关系的局面。1970年,南斯拉夫外长访华。双方表示虽然两国存在一些分歧,但并不影响两国关系正常化,并在联合公报上写明,双方将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中南关系。1975年,南斯拉夫总理比耶迪奇访问中国,毛泽东会见了他。在会见中,毛泽东赞扬铁托是铁,南斯拉夫是英雄的国家。1977年8月底,85岁高龄的铁托访问中国,使两国、两党关系全面恢复。1978年8月,中国总理访问了南斯拉夫,促进了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中南关系曲折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的分歧所致。中南关系的改善是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与当时的国际形势和中国推行的外交政策有关。苏联入侵捷克,中美关系的解冻,不结盟运动的发展等等,对中南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