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现实中的自愿出口限制:日本汽车出口 在60年代和7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由于美国消费者与外国消费者对汽车类型及型号需求的不同,美国汽车工业基本不与进口汽车形成竞争。美国消费者,因为生活在一个大国,且汽油税很低,因此比欧洲人和日本人更喜欢大型汽车。另外,外国公司也没有选择在大型汽车市场上与美国竞争。 但是在1979年,石油价格急剧上涨和暂时的汽油短缺使美国市场一下子转向小型汽车,而当时日本生产商的成本无论在哪个方面都已经低于美国的竞争者,因此他们迅速打人美国市场并满足了新的需求。随着日本厂商的市场份额持续扩大以及美国的产量不断下滑,美国国内的强大政治力量要求日本限制出口。日本因害怕若不答应美国要求,可能招惹美国的单方保护措施,也就同意限制其销售。在1981年,双方达成了第一份协议,把日本每年向美国的汽车出口量限制在168万辆,1984到1985年又把总数修正到185万辆1985年美国允许日本不再执行这一协议。从经济史发展的特点看,说明由于保护主义才使许多国家才变成了工业强国。
  • (1)最早的贸易政策是重商主义和保护主义政策,它认为,只有通过对外贸易才能够创造财富,因而主张限制进口、鼓励出口。通过重商主义的政策,英国等最早工业化的国家积累了原始资本。
    (2)随着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国际贸易中心,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政策成为英国对外扩张的障碍,因而其以古典经济学的绝对优势、比较优势学说为理论基础,开始推行自由贸易政策。
    (3)在英国带动自由贸易的同时,美国、德国等后起工业化国家则坚持主张实行保护贸易政策,以保护国内工业的成长。这个时期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是以汉密尔顿、李斯特为代表的保护贸易学说。
    (4)二战后,伴随着凯恩斯主义的兴起,国家通过各种政策控制有效需求,对经济进行干预,也包括对国际贸易的干预。这时依据的是凯恩斯等人的超保护贸易学说,认为贸易逆差会降低国内有效需求,使国民收入成倍减少,招致经济衰退、失业增加。
    (5)虽然二战后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壁垒、实行贸易自由化一直是许多国家和关贸总协定乃至世界贸易组织的主张,但在大多数不发达国家和许多发达国家内部仍有坚持进行贸易保护至少是部分保护的声音。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