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在一次科学活动中,教师提供了松紧带、弹簧、蹦蹦床、乒乓球等材料,让图图他们一群孩子探索弹性的特征。在他们操作的基础上,教师总结了弹性的概念,接着引导图图他们区分弹性材料。果果说:“乒乓球也有弹性。”图图立刻反驳道:“乒乓球没有弹性。”乒乓球究竟有没有弹性呢?教师愣住了。过了一会儿,教师解释说,因为乒乓球弹起来时并未改变形状,所以乒乓球没有弹性。可果果坚持说乒乓球能弹那么高,就是有弹性。  我们知道,弹性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改变形状,在力消失后物体又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有的概念(如“弹性”“力”等)讲深了孩子们听不懂,讲浅了不科学、模糊。请运用发生认识论的理论观点分析案例中活动实施效果不理想的原因。
  • (1)案例中呈现的幼儿园科学活动,目标是“让幼儿探索弹性的特征”。老师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供儿童体验,以期望孩子能够在探索的过程中了解弹性的特征。
    (2)在活动中,孩子们就“乒乓球是否有弹性”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辩论中表现出幼儿对于“弹性”这一物理概念的不了解。
    (3)这次活动实施效果不理想的原因,是“弹性”这一物理概念远远超出了幼儿的认识理解范围。
    (4)案例告诉我们,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和水平,是任何一个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必修课。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