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试述泥石流灾害综合防治措施体系。
-
泥石流是山区介于挟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泛指固体松散物质)、水、气混合流。
泥石流具有土体的性质结构性、水体的性质流动性、发生在山区的性质加大的流动坡降。
对泥石流的防治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土地利用规划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及预防性措施。
一、工程措施
(一)径流调节工程:水是泥石流得以形成的不可缺少的动力条件之一,径流调节工程旨在控制、削弱产生泥石流的水动力条件。
①蓄水工程:在泥石流形成区的上游,选择适宜的地点建造水库、水塘或其他形式的蓄水池以调节洪水,削减泥石流形成的水动力条件。
②引排水工程:兴建于泥石流形成区的上方或侧方,有排水渠、泄水涵洞等形式。具有调蓄洪水的功能。
(二)挡拦工程:目的在于控制或抑制松散固体物质的活动性和其数量的增加,促使泥石流衰退并走向死亡。
①拦沙坝、谷坊工程:是治理泥石流的骨干工程。目的在于拦蓄泥沙,利用回淤泥沙埋压滑坡的滑动面,以稳定滑坡,促进山坡稳定,提高泥石流支沟的侵蚀基准面。
②挡土墙工程:是靠墙后被动土压力制止滑坡下滑及通过改变泥石流流向,防止水流、泥石流顶冲不稳定坡段的坡脚。
③护坡工程:稳定泥石流的源地。
④变坡工程:不仅有利于山坡的稳定,还有利于山坡资源的开发利用。
⑤潜坝工程:建于沟床中,抑制泥石流发生的作用。
(三)排导工程:泥石流治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能直接保护某一工程设施或建筑群。
①导流堤与顺水坝:导流堤始于泥石流堆积扇扇顶或山口直至沟口。目的为控制泥石流流向。
②排导沟:以沟道形式引导泥石流顺利地通过防护区段排向下游泄入主河的工程。
③渡槽、急流槽:排泄泥石流的工程措施;
④明硐:渡槽的一种,工程量远比渡槽大;
⑤改沟工程:因某种需要而将泥石流的出口改向相邻的沟道或另辟一出口的工程。
(四)停淤工程
①停淤场工程:人为地将泥石流引向开阔平缓地带,使泥石流停积在某一开阔地带。
②拦泥库:存放泥石流的工程。
(五)农地工程
①水改旱:水田改为旱地;
②水渠防渗;
③坡改梯;
④夯实滑坡裂缝。
二、生物措施:由于生物措施防治泥石流具有阶段性和有限性故需与工程措施密切配合,方能有最佳效果。
(一)林业措施:在荒溪流域内营造森林,按其目的和作用可分为四类,即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护床防冲林、防堤固滩林。这些森林类型既可削减泥石流泥沙补给量,又可控制形成泥石流的水动力条件。
(二)农业措施:为减少水土流失和根治泥石流灾害,需要建立山区生态农业和经济良性循环,改善大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农业措施主要有水土保持与耕作措施。
(三)牧业措施:山区草坡草场退化是导致泥石流灾害愈演愈烈的重要因素,牧业措施主要包括草种选繁、合理放牧、改良草场、改放牧为圈养以及分区轮牧等。
泥石流防治,应以防为主,开展预防监测,宣传普及泥石流的知识,重视制止诱发泥石流的人为活动,保护山地生态环境,防患于未然。开展坡面治理,搞好水土保持,实行合理耕作活动,从根本上解决泥石流的灾害。对易发生泥石流地区的工程防护措施主要是:
(1)稳:用排水、拦挡、护坡等稳住松散物质、滑塌体及坡面残积物;
(2)拦:在中上游设置谷坊或拦挡坝,拦截泥石流固体物;
(3)排:在泥石流流通段采取排导渠(槽),使泥石流顺畅下排;
(4)停:在泥石流出口有条件的地方设置停淤场,避免堵塞河道;
(5)封:即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造林增加植被复盖率。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