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概述我国交通行旅的文化心结有哪些?
  • 我国交通行旅文化,表现了各族人民长期以来形成的各种文化心结,这主要表现在:
    ①交通设施的习俗传承。最初的交通设施是陆路,它是人类沿着狩猎、采集的固定路线开辟的。《周礼》把大小道路按其宽窄分为五等:“径”、“畛”、“涂”、“道”、“路”。古人还把环境地貌不同的路加以区分,山野田间之路叫蹊、畛、阡陌等。城邑之路称街、衢等。秦统一后,推行车同轨制度。
    ②运输工具的习俗传承。早期运输以挑为主,后来又有抬,进而骑牛骑马。东北赫哲族用狗拉爬犁。传说黄帝发明了车,商周时车的制作已相当进步。到封建社会,车的使用有了等级制度。春秋时期出现舆轿,魏晋时舆轿是统治者的日常代步工具,明清后分官轿与民轿。桥的出现解决了河道对径路交通的阻隔,它在交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③交通行旅行业的习俗与传承。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行旅行业增加,分工渐细,并由此形成了各自的一些行规、禁忌、技艺等行业习俗。行旅规矩:出行要祭路道神或祭祖先,启程要选定吉日,吃吉利饭,放鞭炮等。行业范围:浙江一带水多,以摆渡为生的船家其经营对象主要是当地人,不收船费,春秋两季到河岸农家收一定数量的粮食,多少不限。外地人过河给钱给物均可,不给也不强求等,这是传统互惠行为的表现,也反映了我国人际关系的温厚。
    信仰禁忌:船家造好船要谢鲁班继之燃放鞭炮送神,而后新船下水。航行间同行各船要保持沉默,以防出言不吉。船行中有鱼虾跳上来要把它们这些龙王亲戚放回水中,以免惹祸。行业技术:如轿夫抬轿后边人看不到路,因之常需前边轿夫喊叫提醒并以喊叫作答,前呼后应。总之,中国交通行旅的习俗反映了人们离家外出的不安全感和对自然神的敬畏心理。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