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结合具体作品试评述王国维的“有我之境”“无我之境”说。
- 王国维又从美学上根据作者主观介入程度的差异而区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从他的论述和所举的例子来看,所谓“有我之境”即是在作品中能比较明显地看出作者主观色彩的景物描写乃至艺术境界;而“无我之境”则是诗人主观色彩较为隐晦、物我完美地统一的景物描写乃至艺术境界。他又引用西方美学思想中有关优美和壮美的区别来概括这两种境界的基本形态的美学特征:“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曹丕是如何论述文学的价值和作用的?
- “摄兴观群怨于一炉”
- 一定的政治体制与政治观点及其变化,对文学
- 描述20世纪之前西方文学批评的发展过程。
- 古代“诗话”的第一部书是()(谁)的《(
- 文学批评文章的语言美与其他文学作品比较,
- 对20世纪文学批评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潮两个
- 教材指出:王士禛认为()和()是具有神韵
- 德国艺术批评讨论诗画关系最著名的著作是(
- 苏轼的所谓“枯淡”说,其意思是()。
- 文学文本区别于一般文本的独特之处在于()
- 如何理解苏拭对孔子“辞达”说的阐发?
- 重要的文学评点有毛宗岗的《()》评点、张
- 下列哪位作者曾经担任过中国的文化部长?(
- 王夫之是如何论述“情”与“景”的关系的?
- 沈德潜在诗歌理论提出了()。
- 教材认为:严羽诗论中的“()”是就诗歌创
- 曹丕《典论·论文》研究了不同类型文体的特
- 文学批评除了尊重客观事实的实证性之外,它
- 两汉文论主要是在对《()》、屈赋、汉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