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细菌分类系统在1980以来发生了哪些变化?原因何在?
  • 长期以来,植物病原原核生物仅限于5~6个属,即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的土壤杆菌属、欧文氏菌属、假单胞菌属和黄单胞菌属和革兰氏阳性反应的棒状杆菌属和链丝菌属。近十多年来,又陆续新建立了一些植物病原细菌属,革兰氏阳性反应的棒状杆菌属中的植物病原菌都已迁出,放在几个不同的属中。迄今,植物病原细菌的主要类群有28个属,除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欧文氏菌属(Erwini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之外,革兰氏阴性细菌还有嗜酸菌属(Acidovorax)、根杆菌属(Rhizobacter)、根单胞菌属(Rhizomonas)、嗜木质菌属(Xylophilus)、泛菌属(Pantoea)和木质部小菌属(Xylella)等;革兰氏阳性细菌则有棒形杆菌属(Clavibacter)、节杆菌属(Arthrobacter)、短小杆菌属(Curtobacter)、红球菌属(Rhodococxcu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等。1992年以来,植物病原细菌又增加了布克氏菌属(Burkholdria)、劳尔氏菌属(Ralstonia)、韧皮部杆菌属(Liberobacter)和植原体属(Phytoplasma)等。
    原核生物的形态差异较小,许多生理生化性状亦较相似,遗传学性状了解尚少,原核生物界内部的分类系统还不完善,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第九版,1994)也只列举了总的纲要,并粗分为35个大组,区分组的依据是菌体形态特征、能源及营养利用特性、运动性、革兰氏染色反应、芽孢或外生孢子特点、对氧的需求等表型特征等,近来来增加了细胞壁成分分析、蛋白质和核酸的组成、DNA-DNA杂交以及rRNA序列分析等内容,使原核生物的分类越来越接近自然分类体系。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