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单项选择题男孩,10岁。于1月15日来院急诊。其母代诉,起病急,高热、头痛伴呕吐8h,现呼之不应。体温40℃,面色苍灰,四肢冷,全身皮肤出现广泛瘀点、瘀斑,脉细速,血压测不出,脑膜刺激征不明显。在抢救本患儿的过程中,国内普遍同时选用山莨菪碱。从理论上讲,以下哪项不是本药的作用机制()
A、解除平滑肌痉挛,扩张血管,疏通及改善微循环
B、降低细胞应激性
C、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及心搏量,改善心功能
D、降低血粘度,防止发生DIC
E、拮抗肾上腺素α受体兴奋,抗5-羟色胺
- B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登革热的主要流行季节为()
- 弓形虫病急性期基本病理改变有()
- 蛔虫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
- 风疹的病原体是()
- 贫血是钩虫病的主要特征,是由于()
-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传染源是()
- 关于旋毛虫病的治疗,错误的是()
- 女孩,8个月。因发热2d后咳嗽8d,近3
- EBV所致典型传单的主要诊断要点是()
- 猪带绦虫病确诊的依据是()
- 菌痢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 使易感人群产生对水痘的主动免疫而接种()
- 急性病毒性肝炎中需早期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是
- 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病人易发生()
- 感染的含义是()
- 祖国医学中记载的寸白虫是指()
- 血吸虫病病理过程中第二阶段严重时可发生(
- 患儿,6岁,发热1天,轻咳,家长给予口服
- 儿童淋病多由哪条途径传染()
- 妊娠6个月,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上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