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说
- “诗穷而后工”说是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一文中提出来的,他认为“诗人少达而多穷”,“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愈穷则愈工”。“诗穷而后工”,是说诗人在受到困险环境的磨砺,幽愤郁积于心时,方能写出精美的诗歌作品。这种思想司马迁、钟嵘、韩愈等人的诗文论中也有类似观点,大体都是讲创作主体的生活与创作潜能之关系。欧阳修则进一步将作家的生活境遇、情感状态直接地与诗歌创作自身的特点联系起来:一是诗人因穷而“自放”,能与外界建立较纯粹的审美关系,于是能探求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奇怪”;二是郁积的情感有助于诗人“兴于怨刺”,抒写出曲折入微而又带有普遍性的人情。这是对前人思想的深入发展。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和《()》是王国维在文学研究方面
- “兴、观、群、怨”
-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主要集中在他的长文《()
- 试述荀子的文学思想。
- 现象学对认识主体的意识的肯定和论证,为文
- 钟嵘在《诗品序》中指出:诗歌既是人的“(
- 金圣叹对《史记》和《水浒传》作了比较,他
- 陆机撰写《文赋》的目的是()
- 下列文学批评流派属于从文学外在角度研究文
- (梁启超的)“小说界革命”
- 穆旦的原名是:()。
- 沈德潜的诗歌的思想内容有什么要求和规范?
- 文学批评的成熟和繁盛在()。
- 文气说
- 简述王世贞的诗歌理论。
- 如从启蒙者与大众之关系的角度看《复仇》,
- 逻辑学意义上的方法有归纳与(),()与逻
- 唐代自号江湖散人的作家是:()。
- 刘勰关于文学批评的专论为《()》篇。
- 试论钟嵘的“滋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