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述西方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和具体内容。
-
(1)货币的层次划分,是指按不同的统计口径对现实流通中各种信用货币形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货币层次划分的目的是在货币流通总量既定的前提下,按照不同类型的货币流动性划分各个层次,以此作为中央银行调节货币流量结构的依据。
(2)迄今为止,关于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划分并无定论,但根据资产的流动性来划分货币供应量层次,已为大多数国家政府所接受。所谓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也称作“货币性”,它是指一种金融资产转换成现实购买力(现金)的便利程度和买卖时的交易成本。根据资产流动性不同,货币供应量分为以下层次:M1=C+D,M2=M1+S+T,M3=M2+Dn,M4=M3+L。各国政府对货币供应量的监控重点主要是M1和M2两个层次。
(3)比如现金和活期存款,可以直接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使用,直接引起市场商品供求变化,因而具有完全的流动性。这就是狭义的货币供应量M1,即:M1=通货M0+银行体系的活期存款。
(4)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的流动性较低,它也会形成一定的购买力,但需要转化为现金才能变为现实的购买手段,提前支取则要承受一定程度的损失,所以其流通次数较少,对市场的影响不如现金。因此,商业银行体系中的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也是货币,也应计算在货币供应范围内,从而得出广义的货币M2,即: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5)非银行性金融机构不能接受活期存款,但能接受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这些金融机构的存款与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即储蓄存款没有本质区别,都具有较高的货币性,货币供应量因此应扩大为M3,即:M3=M2+其它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
(6)国库券、人寿保险公司保单、承兑票据等在金融市场上贴现和变现的机会很多,都具有相当程度的流动性,与M3只有程度的区别,而没有本质的不同,因此也应纳入货币供应量中,由此得到M4,即:M4=M3+其它短期流动资产。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简述中央银行三大职能的含义。
- 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在性质上属于()
- 在一国货币制度中,()是不具有无限法偿能
- 下列属于购买性支出的是()。
- 我国外汇管制的目的和基本方针是什么?
- 在商品经济中,利息是在()的基础上产生的
- 中央银行的职能包括()。
- 国库疬的发行对象是()
- ()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最综合、最基础的因
- 贝币是我国历史上的()。
- 我国正式编制国家收支平衡表始于()
- 集权和分权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 在货币制度中国家对货币单位的规定通常包括
- 票据贴现与普通贷款相比,其不同之处是(
- 国家信用的主体是()
- 财政收入
- 中央银行的特点和经营原则是什么?
- 我国的现金发行中心是()
- 金融企业自身拥有的或者能永久支配使用的资
- 是商业银行最基本、最重要的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