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试论《三国演义》艺术构思的特点以及人物塑造的方法。
-
《三国演义》在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就是其运用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正确处理了历史真实与艺术创造的关系问题。章学诚曾指出《三国演义》是“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从文学的角度看,此说是符合作品实际情况的。所谓“七分实事”是指作品的主要框架、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是按照史书记载的真实情况来设计和组织安排的,从而给人以基本的历史真实感;“三分虚构”则是指在人物和事件的细节描绘上,尽量采用民间传闻的精采片断,并附之以作者本人的虚构,使之在不影响基本历史真实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地增强故事和人物的艺术魅力,全实则死,全虚则诞。罗贯中游刃有余地运用了虚实相间的手法,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并为后来的历史小说创作提供了成功的典范。作者在对作品进行艺术构思时,主要采用了似下几种技法:
(1)细心穿插,巧于构思。即对各种史料重新组织,达到点铁成金的效果。
(2)于史无征,采用传说。对于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需要而正史中又无依据的内容,大胆采用民间传说,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含量。
(3)本末倒置,改变史实。即将个别事件加以改动而成为新的情节因素。
(4)张冠李戴,移花接木。
(5)妙笔生花,善于铺叙。即将史书中有关情节的简略记载加以渲染铺叙。
《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方法方面,采用了类型化的手法。类型化典型人物的主要特征是:为一般而寻找特殊,共性对个性占有突出的优势,直接以比较纯净的形态呈出。
《三国演义》中类型化人物典型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
(1)单一性。即重要形象都有一个主要的、突出的特征,它在形象内部诸因素中占决定性位置,这一特征足以托起整个形象。
(2)稳定性。即人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他因素基本上稳定不变,处于古典的静穆状态,强调本质、一致、必然、普遍,不强调性格变化,使主要人物特征反复出现在不同事件中,以取得强烈的艺术效果。
(3)和谐性。即让人物形象内部诸因素基本上处在古典式的和谐之中,回避性格复杂性。体现一种中和之美。这种和谐性主要表现有二:一是回避现象与本质的矛盾,使现象能比较直接地表现本质;二是回避理智与感情有矛盾,保持人物单一的性格特征。《三国演义》是中国长篇小说的开山祖,但它一出世便将中国古代小说类型化的人物塑造方法推向了顶峰,成为古代文学中类型化艺术的光辉范本,创造了一系列千古不朽的人物典型。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驽马徘徊鸣。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 下列陈述中有误的一项是()
- 贾岛和孟郊同以“()”著名,后人以“()
- 左思诗风的特点是()
- 简述欧阳修散文的主要内容。
- 南宋格律派词人中常见的题材是()
- 黄庭坚山谷词的两种风格是: 1)()。
- 在中唐时期,由于韩愈的倡导和柳宗元的大力
- (),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
- ()名平,字原,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
- 李清照的词前后期有什么不同?
- 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都为汉大
- 下列不属于新红学代表人物的是()。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四部著名的文艺理论批评作
- 将八卦演绎为六十四卦的是()。
- 简斋体与江西诗派的关系?
- 欧阳修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 诚斋体诗显示出杨万里胸襟透脱特点。
- 简述纪君祥《赵氏孤儿》的内容及其艺术化处
- “民族”一词中的“族”字,原义为:矢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