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开放性耻骨上膀胱造口的手术要点。
-
开放性耻骨上膀胱造口:
(1)体位:仰卧位略头低脚高位,使腹内肠管移向头侧。
(2)切口:做耻骨上正中切口,长6~10cm,将腹直肌与锥状肌向两旁分开,直达膀胱前间隙。
(3)显露膀胱前壁:用纱布裹手指向上钝性分离腹膜前脂肪与腹膜反折,显露出有纵行血管的膀胱前壁。分离腹膜反折时,应避免分破,以防漏尿而污染腹腔。在膀胱空虚、挛缩、破裂时应防止将腹膜当作膀胱而误切入腹腔,一旦分破腹膜,应立即缝合。
(4)切开膀胱前壁:在膀胱前壁稍高位置的中线两旁,用两把组织钳夹住,提起膀胱壁,在两钳之间用注射器穿刺,抽吸出充盈膀胱的盐水后切开膀胱。做膀胱造瘘术时切开1~2cm,可容手指探查即可;其他手术可酌情扩大。溢出的灌洗液用吸引器吸尽。膀胱壁上的动脉止血,必须当即结扎出血,以免回缩再出血。
(5)探查膀胱:用手指伸入膀胱内探查,明确病变情况,如有可能,应同时将病变去除。
(6)缝合膀胱前壁:将气囊导尿管、伞状或蕈状导尿管置入膀胱切口内。分两层缝合膀胱壁。内层用2-0铬制肠线全层间断缝合(在无肠线的情况下,也可采用丝线间断缝合肌层,但不可穿过黏膜层,以免导致术后结石形成);外层再以4-0号丝线间断缝合。导管经腹壁切口的上角引出。
(7)引流、缝合:用等渗盐水冲洗伤口,在膀胱前间隙置一香烟引流,由腹壁切口的下角引出。逐层缝合腹直肌前鞘、皮下组织和皮肤。缝合腹直肌时可在膀胱颈部固定一针,以免膀胱挛缩。导尿管需用皮肤缝线环绕结扎固定,以免脱出。伞状或蕈状导尿管需自膀胱及腹壁切口高位引出,以防长期引流后膀胱挛缩。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肠阿米巴病最常发生的部位是
- 肾性脑病的症状特点,错误的是
- 初期复苏的任务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 单股负链RNA病毒,含有大、中、小三个基
-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 上述心跳呼吸在1人操作时,应先做3~5次
- 酸中毒的病人常伴有血钾离子浓度增加的原因
- 先天性弓形虫病患儿可出现的畸形有
- 咯血常见于
- 喉头的位置相当于颈椎()
- 坏死性皮疹症见于
- 影响皮片成活的因素有:_____、___
- 操作性日常活动简称为
- 血清中发现HBsAg可以说明
-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多于中年以后起病,病情
- 下列关于海绵窦血栓形成的表现,错误的是
- 导致子宫脱垂的原因有哪些?
- 应用降压药物治疗2周后,血压控制。出现两
- 口腔中的主要致龋菌是()
- 下列药物可以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