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中世纪于欧洲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 中世纪(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主要是西欧)历史上的一个时代,由西罗马帝国灭亡数百年后,在世界范围内,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之后,资本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的早期在欧美普遍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中世纪于欧洲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文化、经济、军事、宗教、社会等领域。
    1、文化:
    中世纪的教会统治非常严厉,并且控制了西欧的文化教育。宣扬三位一体、原罪说等经院哲学,严格控制科学思想的传播,学校教育也是为了服务神学。在德国宗教改革后,意大利产生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扩展到欧洲很多国家。这是涌现出了许多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经济:
    中世纪时的经济主要是封建制的庄园式自然经济。出现了一批商业城市,形成了以地中海为中心的贸易区。16世纪以后,兴起了工场手工业,这种经济模式加速了贸易,从而发生了地理大发现;工场手工业也使进行战争的武器产生了飞跃,也使旧式的城堡丧失了防御能力;工场手工业也催生了资本主义经济。到中世纪中后期,各种手工行业由个别经营,渐渐演变为成立工会,“专业”这个概念在这时期萌生。
    3、军事:
    在欧洲封建社会里存在金字塔般的等级制度,他们的权力和义务是有限的——“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种复杂的等级关系使得欧洲封建国家长期处在割据状态,许多国家一直没有出现统一的稳固政权。在欧洲,基督教会已成为封建统治工具,他们和世俗封建主共同维护封建制度。农民和农奴的劳动被封建主以劳役、实物地租、名目繁多的税收形式侵吞。农民的反抗持续不断,但规模一般较小,没有发生过推翻了一个王朝的大规模农民战争。中世纪的战争,是由组织散漫的战斗团,在需要运用策略和调动的战场上互相对峙、冲突,然后再一步一步演进而来。演进中的一个部分,反应在不同的兵种和武器的发展上,以及如何去运用它们。
    4、宗教:
    罗马教皇为了保持自己的独立地位,建立了教皇国,教会统治非常严厉,教士不能结婚,主张禁欲,要求人们将一切献给上帝才能死后上天堂,另一方面圣职买卖现象又很严重。宣扬三位一体、原罪说等经院哲学,严格控制科学思想的传播,并设立宗教裁判所惩罚异端,学校教育也都是为了服务于神学。
    5、社会(疾病):
    第一次大流行——查士丁尼瘟疫,发生在540年~590年。这场瘟疫衰弱了拜占庭帝国,查士丁尼企图恢复罗马帝国光荣的梦想也因此失败。
    第二次大流行——黑死病在1346年到1350年大规模袭击欧洲,导致欧洲人口急剧下降,死亡率高达30%。这场黑死病严重打击了欧洲传统的社会结构,削弱封建与教会势力,间接促成了后来的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