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南朝文笔之争
- 南朝时的文笔之争,是对文学与非文学的进一步认识。最早刘勰提出“有韵为文,无韵为笔”;萧统在《文选序》中提出选文标准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梁元帝萧绎在《金楼子·立言》中说“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纂,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泛谓之笔”,“至如文者,唯须绮觳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等,或从实用非实用、思维方式、语言形式等方面来区分文笔,说明这一时期人们对文学特征的认识相当深刻了。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皎然的诗论,侧重于探讨诗歌的艺术创造规律
- 简述刘勰的文学创作理论。
- 钟嵘从建安到刘宋时期的文人五言诗的发展历
- 作为批评家艺术素质的首要因素是()
- 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位系统而周详地讨论文
- 吴江守法,临川尚趣
- 陆机字士衡,吴郡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年
- 文学批评研究的对象是()
- 《毛诗序》是如何总结诗歌的体裁和表现手法
- 鲁迅的《野草》属于()。
- 下面哪个选项关于蔡元培的描述是错误的?(
- ()深刻影响了冯至的诗歌创作。
- 为什么说先秦道家思想具有艺术精神?
- 下列作品中并未采用象喻、虚拟手法的是()
- 刘勰风格论的专篇是《()》篇,专论风格形
- 如何理解陆机“诗缘情而绮靡”的观点?这一
- 鲁迅说:“东则由刘彦和之《文心》,西则有
- 批评家在评论抒情作品时应该如何感知意象。
- 简述先秦两汉文论的历史影响。
- 试述苏轼的文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