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孔子”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承载了太多的意义,同时也受到了许多的关注。因此,许多人都“拿孔子说事儿”:有些人想把孔子拉下神坛,有些人想把孔子再度推上神坛,以至于孔子在中外历史上有多种历史形象……在历史舞台上不断的变脸,扮演神圣或可笑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等。 材料二“从根本上讲,儒家思想认为,社会治乱的根本在于人心,因此,要从根本上达到社会的治理,就应当从人心的治理入手。……光靠法制和制度的健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的治乱问题。重视人心治理的儒家学说在这方面则显然略胜一筹。这也是为什么在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之后,统治者在百家中把以重视人心治理的儒家思想定为一尊的原因之一。” ——《“爱智慧”的哲学与“实用主义”的儒家——兼谈西方儒学研究的误区》 材料三易白沙(新文化运动时期学者)认为:为什么专制君王要独尊孔子而不抬举别人呢?从根本上讲,不得不归咎于孔子之自身。其一,孔子尊君权,漫无限制,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其二,孔子讲学不尊问难,易演成思想专制之弊;其三,孔子少绝对之主张,易为人所借口;其四,孔子但重做官,不重谋食,易入民贼牢笼。 材料四18世纪法国一批学者高度赞赏孔子,几乎认定孔子是个完人。大思想家伏尔泰从18世纪后期起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做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 请回答: 材料三作者对孔子持什么态度?其目的何在。
- 否定态度。反封建专制。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师异道
- 汉文帝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
- 明清时期以“异端”自居,自责儒家经典并非
- 理学对儒学的发展表现在()
-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 春秋战国时,某位思想家主张“事在四方,要
- 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
- 宋明理学在塑造中华民族性格方面所起的积极
- 下列关于孔子“仁”“礼”“中庸”关系的表
- 孔子在担任鲁国大司寇期间,大力打击市场上
- 明朝泰州学派的王艮一反经典的传统和说教,
- 中华文明勃兴并为后世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奠
- 朱熹曾解释过“存灭理,灭人欲”论:“饮食
- 建立人与自然界的相对和谐的关系,以实现“
- 下面分别是北宋“理学五子&r
- 据《明史·儒林传序》记载,嘉靖(1521
- 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出现的“百家争鸣”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 下列哪一言论不是董仲舒进一步发挥了儒家的
- 《春秋繁露》曰:“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