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述传统豆制品生产的基本原理。
- 大豆蛋白质存在于大豆子叶的蛋白体中,大豆经过浸泡,蛋白体膜破坏以后,蛋白质即可分散于水中,形成蛋白质溶液即生豆浆。生豆浆加热后,蛋白质分子热运动加剧,维持蛋白质分子的二、三、四级结构的次级键断裂,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多肽链舒展,分子内部的疏水基团趋向分子表面,使蛋白质的水化作用减弱,溶解度降低,分子之间易接近,形成聚集体,即形成一种新的相对稳定体系——前凝胶体系,即热豆浆。前凝胶形成后必须借助无机盐、电解质的作用使蛋白质进一步变性转变成凝胶。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什么是溶液体积比浓度?
- 测定脂肪酸值提取和滴定过程的环境温度应控
- 小麦粉粗细度检验的主要仪器选择及操作过程
- 收购玉米过程中,生霉粒含量超过国家标准规
- 洗面筋时,()、()、()等因素不同,对
- 使用25ml的滴定管时,正确的记录为()
- 721型分光光度计在使用时,开启光电管前
- 面粉含砂量检验分()和灰化法两种。
- 一般用什么溶剂来提取有机氯农药?
- GB1350-2009粳稻谷中等质量标准
- 一般的化学试剂分为哪几级?
- 某一特定行业的职业道德适用于()从事本职
- 粮食中蛋白质是怎样分类的?有何测定意义?
- 721型分光光度计在使用时,开启光电管前
- 分光光度计不使用时不要开启(),尽量减少
- 销售、调运时实施检验,其目的是()。
- 一组测得值为2.00、2.20、2.30
- 实验室常用的重铬酸钾洗液用硝酸溶液配制。
- 霉变粒是玉米的卫生指标之一,它的限量是≤
- 试述制(修)订粮油技术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