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何谓除中?《伤寒论》是如何辨别除中证的?
-
除中:中医古证候名。除,消除、去除;中,指中气、胃气。除中是胃气败绝,残阳消谷的危证。一般见于大病久病重证,患者临终之前精神转爽,而突然求食,食后不久病情即迅速恶化而死亡。俗称“回光返照”。
《伤寒论》论及“除中”者有332、333两条原文。张仲景主要通过仔细观察患者进食后的全身反应情况来辨别除中证。332条“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食以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后三日脉之,其热续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伤寒久病,临床见发热六日,又出现厥冷九日,且伴有下利,此为热少厥多,阴盛阳衰之象。按此病机,患者当不能食,然而询之病人却反能食。分析能食的原因,有两种可能:一为阴盛阳衰,胃气败绝,残阳消谷之除中恶兆;一为阳复阴退,胃气渐复之佳兆。
阳气恢复和除中证的预后截然不同,临床应如何鉴别呢?仲景在此介绍可用“食以索饼”法进行试探,并须密切观察疾病的变化情况。如果患者求食迫切,进食后突然发热,但随即热又消失,手足厥逆加深、神情躁扰不安,且全身迅速衰竭而不再食,此即胃气败绝,残阳消谷的除中证无疑,预后险恶。如果进食后不发暴热而仅有微热,且厥逆渐消而手足转温,食欲渐增,精神渐佳,此为胃气仍在而渐复,“有胃气则生”,阳复有望,故病有向愈之机。
333条“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此是伤寒兼里虚寒证,误用黄芩汤苦寒泄热更伤里阳而造成除中证。
总之,除中是一种反常的现象。多见于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或久病而极度衰竭之人,一向精神衰惫,不能进食或进食很少者,却突然精神好转,食欲亢奋,但在强求进食后不久即病情恶化或突然死亡。在此,张仲景提出通过观察患者进食后的全身反应情况来辨别除中(胃气败绝)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值得重视。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患者,男,75岁。脾胃素虚,偶进寒凉,遂
- 属火劫发黄的是:()
- 阴阳不测谓之()。
-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后注云,“初服微烦”者,
- 麻黄汤证的病机是()
- (),(),()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 以下何项不是脏结证的脉证表现?()
- 柴胡桂枝汤证的病机不宜表述为:()
- “问曰:病有结胸,有藏结,其状何如?答曰
- 原文:“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
- 酒客发为外感往往夹湿,宜用()?
- 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
- 患者,男,57岁。上腹部硬满疼痛三天。伴
- 60条“振寒,脉微细”说明什么?
- 太阳病,发热恶寒,()。脉微弱者,此无阳
- “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是服下列何方
- 阳明病,面合色赤,不可攻。
- 少阴经引起的四肢厥逆如何从脉象上辨别?(
- 寒格
- 厥证的分类与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