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是什么?
- ①理论缘起:现象学哲学出现在20世纪初期,德国哲学家胡塞尔是现象学的创始人。现象学是关于意识一般,关于纯粹意识本身的科学,是一种典型的哲学思维态度和典型的哲学方法。现象学产生的理论背景是西方精神文化的全面危机,20世纪初欧洲精神文化危机的实质是知识的基础性危机,由于没有确实可靠的知识基础,各门科学的研究陷入了没有同一中心的分裂之中,哲学上的实证主义和主观主义对立,非理性主义与相对主义横行,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萎缩为实证研究,艺术迷茫找不到方向。拯救这一形势的办法必须来源于回到实事本身的哲学思维方法,也就是回到知识的确定性基础的思维方法。
②主要主张:
⑴存在的悬置:在哲学研究中存在一个典型哲学的思维态度,自然态度就是其批判的对象之一。所谓自然态度是指不假思索的相信意识中的对象是独立于意识而客观存在的东西,并相信我们关于它们的知识是可靠的。胡塞尔认为这种态度是没有依据的独断,但单纯否定这种态度也是没有根据的,所以应该采取悬置的方法,适当的哲学思维态度是暂时放弃这种自然的态度,对客体的对自主性问题存而不论,即所谓存在的悬置。
⑵历史的悬置:典型哲学的思维态度还批判历史的态度,即不假思索地相信历史给予的观念与思想的可靠性,并以此为基础来看待事物,相信如此得来的知识的正确性。胡塞尔认为应当将既有的观念和思想放置一边,暂时对它们的正确与否存而不论,此即所谓的历史的悬置。
⑶纯粹意识:在经过两个悬置之后即可面向实事本身,此“实事”即是纯粹意识。胡塞尔认为既然我们不能直接确定外部世界是否独立于意识而存在,也不能确定先入之见是否可靠,那么我们就要直接面对纯粹意识,因为纯粹意识即是说外部世界和先入之见都必须要呈现于我们的意识才与我们相关,这一实事是不可否认的,我们正在意识的意识是确切无疑的。
⑷现象学还原方法:现象学首先标志着一种方法和思维态度,一种典型的哲学思维态度和典型哲学的方法。现象学作为典型的哲学态度保证我们走向实事本身的可能,现象学作为典型地哲学方法保证我们事实上对这一实事的最终把握,胡塞尔称之为现象学还原的方法,包括三个步骤:
⒈现象的还原:即把那种在自然的态度中看作是意识之外的客观事物还原为在感知意识中呈现的现象。
⒉本质的还原:即要求我们从个别事物的直观意识过渡到本质观念的直观意识,从而获得一种更为内在的确定不移的意识。
⒊先验的还原:即要最后回答对象的客体性问题,将客体彻底还原为纯粹先验意识的构造,从而消除心理主义那里潜在的主客二元对立。
现象学还原最后的剩余是纯粹的先验意识或纯粹的先验自我,它是知识得以可能的最终的确定性基础。
⑸意向性与构成性:
⒈胡塞尔现象学早期偏重于对意向性即意识的意向结构的分析,强调对象的意向性和意识的意向性,所谓一切对象都是在意识中生成的意向对象,一切意识都必须指向意向对象。应用这一概念的主旨在于排除人们对对象存在的自然态度,而将对象还原为意识内容,同时也排除唯心主义的主观态度以强调意识活动的对象相关性。
⒉胡塞尔现象学后期偏重于对构成性即纯粹意识建构意向对象的分析,旨在排除早期意向性研究中残余的二元论倾向,将意向对象彻底归之为先验意识的构造,由此胡塞尔彻底转向了先验的现象学唯心主义。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所呈现的多元发展态势有何
- 凯撒死后,后三头同盟是指()。
- 语言学家认为汉藏语系的汉语在词汇上比印欧
- 古典主义音乐的分期起止时间大概是()。
- 下列关于欧洲的封建和专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公共艺术是追求永恒的艺术。
- 罗马帝国的最后一个皇帝是小罗慕洛斯·奥古
- 达芬奇的“镜子说”
- 柏拉图没有一本专门的美学和文艺学著作,他
- 贺拉斯是古罗马时代的诗人、批评家。
- 如何评价“直觉—表现”的表现主义诗论?
- 简述费什的文艺思想。
- 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认识与柏拉图()。
- 伏尔泰因论文《科学和艺术的发展是败坏了风
- 海德格尔追寻存在意义的踪迹是“()”。
- 现实主义作品《人间喜剧》是由()长篇小说
- 什克洛夫斯基的形式主义文艺理论观点认为,
- 存在主义将“()”作为存在的核心、世界一
- 灵感的来源有两条途径:一是(),另一条是
- 奥古斯丁认为,由于上帝所创造的一切都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