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 2000多年前,儒家提出了自己的大同理想社会;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 材料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选自《十八报告》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叙述) 有人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实现,完全取决于中国共产党能否进行科学的领导。”请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 ①这一观点是不科学的。
    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实现,党的领导是否科学起着关键性作用,但并不是全部作用。
    ③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离不开我国各级各类国家机关科学行使国家职能,离不开各民主党派科学有效地发挥参政党作用,离不开广大公民的积极参与,离不开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