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试述斯陀含的断结证果情况?
- 有了初禅的止观双运、又体证到空的世界、让种种的境界穿流而过、不迎不拒,这时各种声音,以前可意的境界,现在也不会干扰你;以前不可意的境界、也不会阻碍你。此时种种的相虽有存在,有也等于没有叫做声相断,其它以此类推。但是你证到这种情况,还是犹未离慢知见清净,还是没有断我慢,还没有真正体证到无我,还没有知见清净。如果一个修行人能够稳定在这种情行之下,随时可出可入,随时能够体悟、体证到这种无相,叫做证二果。一个人如果能够进入到这种无相的世界,他的贪瞋也会淡薄,而且前三结也会有很多的断除、尤其是身见结的我执、我是、我能、我慢那些,都会有较大的降服,身心已经很柔软,因此他已经进入到无常法流里、疑结也都破除了、因为他就浸泡在无常法流里。他深深的体悟到,整个现象界的一切存在都是在流动、都是在刹那变化。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众生烦恼未断,蒙佛接引到极乐世界时,如前
-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终于作佛’与‘入无
- 贪心与嗔心的对境完全不同,为什么说嗔心的
-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 有人问我杀猪的人可以不可以拜师,但是他皈
- 我们如果去朝拜四大圣山,多照一些相、多往
- 照因果法今生得人身是前生持五戒之因,若然
- 有人念佛求生西方,已戒杀吃素,只是常吃鸡
- 为什么理可顿悟、事必渐修呢?
- 世间不离佛法,佛法不离世间,可是刀兵战乱
- ‘金刚科仪宝卷’是不是佛教经册,如不是,
- 谁是佛教教主?
- 生研读佛书极有趣味,越看欲贪多读,似此会
- 佛教徒供养纸印的佛像因经济未有镜框加护,
- 怎么体会“自我”消失与法界溶为一体的意思
- 经中所云‘供养佛’要用真珠、宝贝、衣服等
- 佛教所讲的苦海是指什么?
- 请解析我们的身体也是一个流体?
- 学佛旨在离苦乐,而苦乐皆为烦恼障,则何舍
- 如先将经文念熟,是否更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