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内容分析主要应用于哪些研究目的?
-
内容分析不应以单纯的内容描述为最终目的,必须要有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内容分析的目的主要有:
(1)为了获得“文化指标”(culturalindex)而进行的内容分析在现代社会,大众传播几乎覆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其内容无疑是反映社会状态及其特点的重要指标。这种内容分析既可以用于分析社会变化,也可以用于同一时期的社会横向比较。
(2)用于媒介提示的“拟态现实”与客观现实之间的比较在大众传播高度普及的今天,我们关于社会事物的绝大多数知识和信息都来自于传播媒介,如果大众传播塑造的“拟态现实”不能正确地反映现实,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就会引起我们的认识和判断的失误,并由此产生各种社会问题。因此,通过内容分析来检验媒介提示的“拟态现实”与客观现实之间的一致程度,防止媒介歪曲现实的某些倾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美国学者格伯纳从事的“培养分析”中较多应用了此类研究。
(3)欧洲批判学者从事的“文本分析”文本(text)与讯息(massagE.大致相同,指的是由一定的符号或符码组成的信息结构体,这种结构体可采用不同的表现形态,如语言的、文字的、影像的等等。文本是由特定的人制作的,文本的语义不可避免地会反映人的特定立场、观点、价值和利益。因此,由文本内容分析,可以推断文本提供者的意图和目的。霍尔的“文化研究”就是这一类型。
(4)以内容分析考察传播效果以考察传播效果为目的无疑是内容分析最主要的部分,这一课题大致可概括如下:①不同时期传播内容的纵向比较分析——用于揭示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历史变迁。
②同一时期传播内容的横向比较——揭示不同国家、地区、个人信息传播的共性与个性。
③特定时期的传播内容分析——推断时代精神潮流及社会成员的态度、关心和价值观。
④不同媒体间的比较——考察不同媒体讯息内容的特点、结构及其作用方式。
⑤分析传播内容与传播者的关系——通过内容来判断传播者的意图、主张、倾向或传播者的社会背景特点。
⑥分析传播内容对传播效果的影响——考察内容的主题、观点和表达方法或技巧(内容提示法、说理法、诉求法等)对说服效果的影响等。
⑦分析传播内容与受传者的关系——考察特定社会群体经常接触的媒体内容,分析他们的兴趣、关心和需求,以及讯息接触和解读的过程、结构和特点等。
⑧考察传播内容与宏观的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考察传播内容中所体现的意识形态
及其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的联系等。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大众传播媒介是现代文化最重要的代表及塑造
- 把符号还原成意思的过程叫().
- 简述传播的控制研究中控制的含义。
- 中国出版的各类报刊已基本上满足社会各层次
- 受众控制的含义及表现形式是什么?
- 传播学有许多分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分支是
- 我国传播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 “投其所好”是以下哪一项传播谋略中的?(
- 信息爆炸的后果是:信息泛滥、信息超载、(
- 媒介环境的构成因素及如何看待?
- 简述信息的传递性。
- 简述受传者和受众1受传者和受众的相同之处
- 属于社会系统模式的有赖利夫妇模式和()。
- 简述自由论的主要观点
- 培养分析理论的外围研究有哪三方面?
- “议程设置理论”暗示了一种媒介观,即认为
- 知晓权
- 个人利益高于一切,所谓国家归根结底应用来
- 19世纪末,()和()掀起了“黄色新闻”
- ()认为,媒体是人类思维的延伸,而传播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