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谈谈你对我国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改革方向的认识。
-
我国文化管理体制是基于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的,几经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积累了一些有有益的改革经验,但由于没有明确的改革目标,缺乏整体性改革思路和配套的改
革条件,尤其是人们在思想观念上还存在许多过于片面和僵化的认识,致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阻力和困难重重。
A.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文化事业发展目标和服务对象的市场化,事业资源及其价格的市场化,以及事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一体化要求等等,致使事业单位不能继续按照传统的计划经济机制运行。正是这种情况下,各类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改革被逐渐提上议事日程。从总体上看,文化事业体制改革与企业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比较,相对滞后。
B.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仍然是表层改革,缺乏应有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前期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拓宽事业经费来源上。但这些改革措施,并没有触及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并没有解决事业单位的职能划分、界定和转换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重新界定、适当收缩、有效转化事业单位的职能范围,而只是停留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财务制度等方面的表层改革。
C.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尚处在单项推进、局部试点、各行其是的探索阶段,缺乏明确的改革目标和发展方向。各自为政进行的改革,既不能触动传统事业管理体制的根基,也不能解决发展中的难题,甚至造成了一些新的问题,给改革增添新的困难。
D.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仍存在许多误区。由于事业单位的地位、性质、功能、目标、隶属关系、投资渠道、运行方式等方面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造成人们思想观念上的诸多片面和僵化的认识,而思想上的误区必然导致改革行动上的迟缓。从这个意义上说,错误的认识和落后的观念是改革的最大障碍。
E.政府对媒体的管理,有两种倾向:一是过分强调媒体的“喉舌”性质,重视宣传功能却忽视了其提供娱乐和信息沟通的功能。二是目前大多数媒体实行的“双轨制”的管理,管理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体制间游移,文化单位一方面承担着宣传责任,一方面又肩负经营的压力,而管理原则也没有就这样的双重身份做出明确而具体的区分,双轨制的矛盾造成其目标冲突。
我们可以根据文化产业的属性,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发展各项事业的管理经验,针对中国传统事业管理体制的主要弊端,我认为,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应该是:重新界定、调整、收缩和转化国家的事业职能范围,从根本上改变国家包办一切事业的局面,实现政事分开,改革事业单位的运转机制,增强其发展活力,提高事业管理效率,建立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各项事业自身发展规律相适应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管理制度。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2006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约为35
- 从文化资源的内容来看,可以把文化资源划分
- 长期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推动马克思主义中
- 江泽民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强调马克思主
- “十一五”期间,湖南文化产业年均增速达(
- 青藏铁路格拉段是()年开工建设的。
- 2004年12月8日,我国()正式收购I
-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
- 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在三湘大地上,以()
- 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的领域
- 1988年9月,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气象
- 把培养()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
- 2002年9月28日,中国科学院宣布,我
-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党中
- 2011年5月24日零时,世界最大水利工
- 文化资源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资源,它从一开始
-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 2008年4月9日通过我国第一部规范行政
- 下列哪一项不是文化资源评估的基本原则()
- 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