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简述裂谷的主要特征及形成机制。
- 裂谷:由于伸展作用而形成的大规模巨大的狭长断陷构造,往往切割很深,并在地表形成凹陷。根据构造位置可以分为大陆内部裂谷、陆间裂谷、大洋裂谷三种基本类型。
 主要特征是:
 1.平面几何学特征与构造组合:裂谷构造在地球表面具有相对狭长的几何学形态,由一系列地堑、半地堑组成,在地貌上表现为断陷谷地和断陷盆地等构造—地貌景观。
 2.地理特征:经常发育于宽阔区域性地貌隆起背景之上,其下可能存在异常轻的地幔物质;或在裂谷地区岩石圈的底部存在所谓的地幔柱。
 3.沉积作用与岩浆活动:裂谷中常会沉积一套巨厚的包括磨拉石等粗碎屑沉积岩、蒸发岩、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沉积的特征沉积序列和沉积物。
 大陆裂谷的岩浆有两大类共生组合:一类是大陆溢流玄武岩,主要是拉班玄武岩,也包括碱性玄武岩及其深成侵入岩体;另一类是双峰式系列,可以是拉班玄武岩—流纹岩,也可以是碱性玄武岩—响武岩或粗面岩组合。
 4.地壳厚度:裂谷区相对于周围地区明显变薄。裂谷带内的地球物理长一般表现为巨大的负布格重力异常和负磁异常,或者负背景值异常。裂谷边界一般表现为明显的重力梯度和磁异常带。
 5.地热特征、火山及地震活动:通常具有高于周围地区的热流值,火山和地热活动强烈,具有广泛而强烈的浅源地震活动。
 裂谷形成机制:
 1. 主动裂谷作用:指下伏软流圈的主动上涌引起岩石圈拉伸而形成大陆裂谷作用。
 岩石圈隆起—火山作用—伸展破裂。
 2. 被动裂谷作用:大陆板块之间沿边界发生相互作用产生的平面应力作用,致使岩石圈遭受伸展变形产生裂谷,裂谷区的软流圈隆起是由于均衡作用而被动上涌。
 岩石圈减薄—沉降—裂开—火山活动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