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分析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含义、关系?
-
按利率的真实水平,可将利率划分为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名义利率是指借贷合同和有价证券等上标明的利率,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利率(可操作的)。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影响后的真实利率,它反映了放款人所实际得到的收益。
用公式表示: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
将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进行比较,有三种情况:
一是当名义利率大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正利率,这说明借贷行为符合价值规律的要求,可刺激债权人或居民的投资与储蓄热情。
二是名义利率等于通货膨胀率,这时实际利率为零,对经济的影响介于正、负利率之间。
三是名义利率小于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为负利率,这时对债权人来说,不仅在借贷或投资过程中要承担债务人到期无法归还本息的风险,还承担了货币贬值或物价上涨而造成的风险,扭曲了正常的借贷关系,对经济发展不利。可见,在经济活动中,区分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是非常重要的。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通货膨胀促进论主要是()的主张。
- 汇兑
-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是()。
- 投资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发行股票和债券。
- 货币数量说
- 信用货币作为货币发挥职能必须具有的条件有
- 下列属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有哪些()
- 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基础是()。
- 试述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
- 商业银行区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关键特征是(
- 金融衍生工具是指其价值依赖于()的一种金
- 利率作为经济杠杆具有哪些经济职能?
- 商业票据的融通方式包括()。
- 存款货币
- 我国《证券法》现行规定中,综合类证券公司
- 现实中的货币需求既包括了执行流通手段和支
- 货币政策的首要问题是()。
- 通知放款是商业银行之间的短期资金拆借()
- 1994年,我国相继成立了几家政策性银行
-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储备资产变动反映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