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试比较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和张介宾“阳非有余,阴亦不足”的异同点。
  • 景岳
    丹溪
    概念
    "阳"指真阳,"阴"指真阴,是言生理之常
    "阳"指妄动相火,"阴"指阴血阴精,是言病理之变
    法则
    阴阳互根
    阴阳消长
    生理
    人的真阴真阳本不足
    人体脏腑功能时时处于活跃状态并相对于"阴不足"言。
    病理
    阴损易及阳,阳损及阴
    由于情欲引动相火,致相火妄动,使人体脏腑功能活动亢进的状态
    治疗
    阴阳相济法
    滋阴降火
    方药
    左、右归丸
    大补阴丸或四物汤+知、柏
    共性
    表面矛盾。一言生理,一言病理,二者互相补充。
    阴精难成易亏观点同。
    总之,朱丹溪的阴阳学说主要观点是阳有余阴不足(阴阳不平衡),强调的是阴阳比和,即阴阳趋向平衡。张介宾的阴阳学说主要观点是阴阳一体思想(阴阳平衡),强调的是阴阳者一分为二,即阴阳之中再分阴阳。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