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 材料1: “这个中国革命的第一阶段(其中又分为许多小阶段),其社会性质是新式的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革命,还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这个革命的第一步、第一阶段,决不是也不能建立中国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的社会,而是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以完结其第一阶段。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2: “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这种提法是有害的。过渡时期每天都在变动,每天都在发生社会主义因素。所谓‘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怎样‘确立’?要‘确立’是很难的哩!……我们现在的革命斗争,甚至比过去的武装革命斗争还要深刻。这是要指导资本主义制度和一切剥削制度彻底埋葬的一场革命。‘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的想法,是不符合实际斗争情况的,是妨碍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的。” 毛泽东在1953年6月1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 分析: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种怎样的社会?其与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2、毛泽东为什么认为“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这种提法是有害的、是妨碍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的?
-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种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它是中国社会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它既不同于一般的资本主义制度也不同于社会主义制度。在政治上它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单一的无产阶级专政。在经济制度上它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经济成份并存,而不是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新民主主义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社会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种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它的政治经济、形态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状态中,其社会主义的成份在不断增长,而民主主义的成份则在不断的减少,最终将完全过渡到社会主义。因此,毛泽东认为“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这种提法是有害的、是妨碍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的。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民主
- 我国长期是一个“万国汽车的展览馆”,先后
- 试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
- 我国“一五”计划期间重工业基地主要集中在
- 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
- 我国在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引导农民逐步走向
-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改造的核心是()。
-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工业化与所有制改造的关系
-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前的
- 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后资本家领取
- 建国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这一措施
-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
-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
- 建国后,对官僚资本采取的方针是()
- 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第
-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于()
- 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
- 1957年,一座连接了南北交通的长江大桥
- 随着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到1956
- 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