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 张某某,期末考试时,觉得某道应用题平时做过,遇事看也未仔细看,就把平时的做法照搬上去。其实,老师对学生熟悉的题目,已经改变了条件,结果可想而知。 “马虎”是学生面对老师教育怎么错了时常说的一句话,切莫被孩子的一句“马虎”搪塞过去,要仔细分析其原因。 (1)有的学生马虎是态度问题。有些学生马虎是由于态度问题,做事不认真,贪图快点做完好去做别的或心不在焉,未专心于做作业,因而马马虎虎搬到作业本上,能把“+”号变成“-”号、把3抄成5等。 (2)有的学生是性格问题。有的学生性格特征就是急躁,干什么都容易毛毛糙糙,急急忙忙,忙中出错,又不肯花时间检查,有的同学检查了一遍,仍然会让错误从眼皮底下溜掉。 (3)有的学生马虎是心理发展方面的问题。比如学生很容易收到思维定势影响,不去仔细审慎一道题的所有条件,一旦看到这道题已掌握的大致相似,主观臆断,按照熟知的方法做,题目尚未审清,结果可想而知。 (4)有的学生马虎是似是而非的问题。同常是不会一些内容,一些同学对一些问题不熟练,甚至不会,看似知道了,其实未完全理解。这样的题也会错,事后回忆是何错误,回答马虎,严格地讲,是掌握不确切。 怎样才能克服这一现象呢?
  • (1)提高学生对马虎危害性的认识。有些学生对马虎没有情形的认识,认为马虎没关系,虽然错了,可好在我会,以后注意,有大考试时,不马虎就行了。明日复明日、马虎复马虎,马虎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无论何时做题,都是常作常错。对于这类学生,主要应从认识上纠正,使其认识到马虎的危害,不要以为是马虎出的错,不是不会而得以原谅。其实,马虎证明了你个性中的问题,做事责任心不强,将来工作中,一个马虎、不负责任的人,还不如一个不会做此项工作的人,马虎使你对应承担的责任降低了要求,实际上是对自己不负责任。
    (2)行为矫正。帮助学生建立马虎出错档案,有些马虎出错的学生,错误出现了,不能做到认真分析何处存在问题,为什么错了,而是错哪儿改哪儿,这块改对了。那块又错了,要不就是把错题从头到尾做一遍,蒙对完事,这样不利于改正学生的马虎行为。为了引起学生对马虎出错的重视,改正其马虎行为,老师可以帮助学生精力一个马虎出错档案。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步,把所有出错的题目原封不动地抄在一个错误档案本上。
    第二步,让其自己检查在什么地方出错,用红笔勾出来。
    第三步,把怎么马虎出错的原因用笔写清楚,要写得具体,是符号抄错、数字写错,还是公式用错。越具体越利于分析马虎的成因、种类和在什么类别问题上容易马虎。
    第四步,改正错误,写出正确答案,并标出自己易错点。通过此种方法,一段时间后,可以让学生自己看到因马虎出错的题集中起来有多少,看到小马虎的大危害,自己加深对马虎危害性认识。通过此法,可以及时指出马虎出错原因并改正错误,也便于教师分析每个学生的马虎之处,及时指出马虎出错原因并改正错误,也便于教师分析每个学生的马虎之处,及时矫正错误。如果学生不喜欢总是犯错,就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告诉学生争取不马虎、不粗心、不出错,养成认真的习惯。
    (3)分清是马虎出错,还是没有理解。有些学生出现错误,实际上是由于没有学会学习内容,对只是不理解才导致错误,而学生往往承认自己是马虎,不是不会,确实有一些学生的错误出在不注意、定势习惯思维、不认真考虑出题者的意图、看不到有些题目中的埋伏,马虎出错。教师应分清这是两类不同性质的错误。对不会者,应找出不懂的地方,通过老师帮助弄清楚,不应以马虎为由来掩盖,长此以往,坑害自己;对马虎者,采用纠正马虎的策略,要求学生仔细审题,克服拿到题不仔细看也不认真想,三下五除二快速做完了事的习惯。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