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 简答题介绍姓氏的几种主要来源。
-
一、最早产生的姓,即真正意义上的姓,后人以姓为氏。它们多带女字旁,如姜、姬、姚、姒、嬴等。
二、以国邑为氏。如周朝建立后,天子分封诸侯,建立了许多诸侯国,鲁、卫、晋、滕、虞等属姬姓国;宋、齐、陈、杞、焦等属异姓国。诸侯国的君主还可将自己的土地再分封给卿大夫,谓之“采邑”。这些卿大夫势力壮大后又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如韩、赵、魏等。这些国名后来都成为氏。
三、以官职为姓。姓司马、司空、司徒、司寇、史、理、钱、宗、帅等。
四、以祖父或父亲的名或字为氏。这是宗法制的明显特点之一。根据宗法制的规定,天子的儿子称“王子”,王子的儿子称“王孙”,王孙的儿子则以其祖父的名或字为氏。如周景王为天子,其子为王子,名朝,王子朝的孙子就以朝为氏,后写作晁;宋桓公为诸侯,其子为公子,名夷,字子鱼,公子夷之子为公孙友,公孙友的两个儿子就以鱼为氏。这类姓有牛、关、柯、丰、乐、仇、廖等。
五、以排行次第为氏。这也是宗法制的一种体现。周代以孟(伯)、仲、叔、季作为子孙排行的次序,其后裔可以称孟氏、伯氏、仲氏、叔氏、季氏。
六、以爵号、谥号为氏。爵号以王、侯二氏最为突出,特别是王氏的来源不止一处,但都与先祖封王或称王有关,故有姬姓王、姒姓王、子姓王,还有少数民族的王,在中国成为一大姓。谥号如文、武、宣、穆、闵、简等。如宋武公之后人以武为氏,宋穆公后人以穆为氏,齐桓公后人以桓为氏,等等。
七、以居住地为氏。这一类人没有资格得到封赏的土地,就以居住的地方为氏。如居住在傅岩的人以傅为氏,居住在池边的人以池为氏,住在柳下的人就以柳为氏,此外还有西门、东方、东郭、南宫、西闾等。
八、以职业或技能为氏。如屠、陶、甄、卜、巫等。在夏商周时代,这些人属于低级贵族,不得封土,但可称氏,当时称作“百工”,后人即以其从事的职业为氏。
九、以事为氏。这类姓氏不多见,但很有趣。如李氏,其祖为少昊的后裔皋陶,本姓嬴,在尧、舜时任理官,掌刑狱,后人以官为氏,称“理氏”。商末理征因得罪纣王被杀,其子理利真逃亡山中藏匿,以一种树的果子为食,即木子,谐音“理”,其后人改为李氏。林氏,其祖比干被杀,比干之妻有孕逃亡林中,产下一子,周代寻封比干之后,以此事赐氏林。汉武帝时有丞相田千秋,年老而未退休,皇帝特许他乘车入宫,时人称为“车丞相”,后人即以车为氏。明末山东的一支朱氏王族乱中出逃,到了一地天色已晚,深感前途黯淡,遂改朱氏为昃氏。
十、避讳改氏和皇帝赐姓。如唐李隆基即位,姬姓改为周姓;唐宪宗李纯即位,淳于姓改为于姓等。因有功而赐“国姓”以表殊荣:唐代徐世勣改为李勣,世字因避讳李世民而不称;明末郑成功被赐姓朱等。另外,赐姓也可以作为一种镇压手段,如隋代杨玄感谋反被枭,赐其后人为枭氏;武则天即位,赐唐中宗的王皇后为蟒氏。
十一、由少数民族的称呼转化而来,称为汉姓的一个组成部分。如宇文、鲜于、尉迟、慕容、长孙、贺兰等、北魏孝文帝实行民族融化政策,令鲜卑人改姓,皇族拓跋改姓元,其他贵族改姓穆、陆、贺、刘、楼、于、尉等。隋唐时有西域九姓小国,归唐后以其国名改为康、曹、石、何、史、安等九姓。事实上,现在很多的姓,如张、王、李、赵、刘、曹、吴、罗、包、何、慕、金、关、佟、康等既是汉族的姓,也是少数民族的姓。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
- 伶人行的祖师是()。
- 中国的封建社会很重视教育,表现在:();
- 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
- 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就制成了最初的
- 明代医学的伟大成就是()编定药典巨著《(
- 语言文字工作者为汉字改革与现代化作了哪些
- 简单介绍几种乐器。
-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一书,系统分析了汉
-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颜色的生成具有神秘主
- 从一般的规律看,文字的发展变化总是()、
- 宋代五大瓷窑:()。
- 四川的青城山与龙虎山(江西)、武当山(湖
- 东汉时张陵创(),又称“()”,其孙()
- 1403年,()称帝后迁都到现在的北京,
- 中国民族风俗习惯的共同特点有哪些。
- 佛教在魏晋时期获得突出发展的表现及原因?
- 简述长江、黄河的基本情况。
- 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
- 从运用的体裁来看,史书可分为()、()和
- 我国最早的字典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