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民间文学的集体性在创作和流传上一般表现为几种情况?
  • 民间文学的集体性是指:民间文学是集体创作、集体流传,反映集体的愿望,集中集体的智慧,融汇着集体的艺术才能,为集体所享用的特殊文学。集体性是民间文学的特征之一。民间文学的创作活动(包括流传中的再创作)是在集体中进行的。民间文学的创作与流传具有一体化的特点,多数作品一经创作便进入流传状态,它们的流传过程,同时也是广大民众参与作品再创作的过程。每一个传播者都自觉不自觉地对原作进行着某种程度的加工。从这一角度讲,千千万万个传播者也就是作品的创作者。正是由于无数人的参与,对作品的不断加工、修改和完善,才保证了民间文学在内容上最直接最集中地体现人民大众的意志和愿望,在形式上最大限度地适应和体现人民大众的欣赏习惯和审美趣味。作品流传的时间越长,受到加工、修饰的机会就越多。正因为如此,民间文学没有具体的作者,它具有匿名性。
    集体性在创作和流传上一般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集体场合中的集体创作。这一情况在原始社会时期最为常见。伴随着集体活动,受集体意识的驱使或集体情绪的感染,人们你一句、我一句、或一唱一和地即兴创作。现代社会集体劳动时的串号子,民族节日中群众对歌时的随口对答也属这种情况。
    (2)由个别人编出作品的雏形后,再由许多人添枝加叶,逐渐完善。民间文学"更多的、也更经常的,却是在她已经成为’初坯’之后,在不断的传唱或讲述的过程中受到无数的唱述者的加工、琢磨。在这种加工、琢磨中,不但加入那些唱述者的思想、感情、想象和艺术才能,也包括那些听众所反应的意见和情趣在内。"民间文学的大多数作品,都是这样产生的。而民间创作的价值往往就存在于千人加工、万人琢磨的"添枝加叶"之中。
    (3)个人创作,集体流传。民间歌手、艺人的创作时有这种情况。湖北崇阳的民间叙事诗《双合莲》,就是作品中女主人公的一位长辈郑三爹根据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实故事编唱出来的。但这里的"个人"就是作为集体的代言人,民间艺人是以集大成者的身份参与创作的。在创作的过程中又随时听取和吸收群众的意见,所以这类创作同样能在集体中流传,并在流传中得到集体的认可。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