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简答题池塘浮游生物有什么特点?
  • 池塘浮游生物的种类和其他水体一样,有金藻,黄藻、硅藻、甲藻,裸藻、绿藻,蓝藻等浮游植物和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由于池塘水体小,环境变化较剧烈,并且受养鱼生产的人为影响很大,因此使得浮游生物的变动也很大。在种类上常有重新组成的情况。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相邻的池塘,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往往不同。数量变动的幅度也很大,每升水浮游生物可在数百万至数亿个不等。
    池塘因含有机质较多,因此喜有机质的绿藻、蓝藻极易形成优势种,特别是在夏季,硅藻、隐藻也较喜有机质,亦能形成优势种。在鱼类密度较大的精养鱼池,大型浮游动物如枝角类、桡足类等,由于被鱼类摄食的结果,往往不易大量繁殖。很多池塘的优势种常是微细的浮游植物(如绿球藻目的一些种类)构成肥水池塘浮游生物的基本组成部分。由于它们繁殖的数量多、时间长,因此对池塘生产力的作用可能是较重要的。
    池塘浮游生物有季节,昼夜,垂直和水平等变化。发生季节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受温度、光照和营养盐类等的影响。早春硅藻大量出现。夏季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达到最高峰,特别是绿藻、蓝藻大量繁殖。秋季数量逐渐降低,绿藻、蓝藻数量有所减少,硅藻,甲藻数量上升。冬季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均大大减少,池塘在冰封的情况下,繁殖着少量的硅藻和桡足类等。南方地区的池塘冬季往往呈现绿色,这是由于绿藻等繁殖较多的缘故。
    由于昼夜光照强度不同,浮游植物繁殖的数量也不同。不同的浮游生物具有不同的趋光性(一般浮游动物喜弱光,浮游植物喜强光),因而造成浮游生物的昼夜变化和垂直变化。一般清晨上下水层浮游生物量相似,日出后上层浮游生物量逐渐升高,下年光照最强时上下层浮游生物量差值最大。夜间上层浮游生物逐渐下沉,至清晨上下层又趋于均匀分布。浮游生物的昼夜变化和垂直变化是造成溶氧昼夜变化和垂直变化的主要原因。
    由于受风力影响,浮游生物在水平分布上也呈现不均匀性,一般下风处多于上风处,水平差异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与风力成正比。浮游生物的水平变化,是造成溶氧水平变化的主要原因。
  • 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在线模考后查看

热门试题